ligo
本报讯 (记者 张潇)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Barry C. Barish教授团队一行6人,日前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参观,与该所专家就前沿光电和生物医学光子学相关技术进行了交流和研讨。Barry C. Barish 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由于对激光干涉仪引力波观测站(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的观测作出了巨大贡献,与Rainer Weiss、Kip Thorne教授一起荣获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Barry C. Barish 教授是引力波的领先专家,在LIGO扮演着开创性和领导性角色,为人类认识宇宙打开一扇新窗口
继“太极一号”之后,我国又一颗用于引力波探测研究的卫星“天琴一号”迎来“首秀”。 近日,“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天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首颗技术验证卫星成功启航,开启了它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的探索之旅。 “天琴计划”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于2014年提出的、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
上午忙了一下月球和某部的项目书,准备了一点理论力学的课。 中午找出了皇冠蛋糕的卡,打算去武大正门买点吃的,回来继续准备理论力学刚体这一章,把中子星的引力波加进去。 走到正门,发现原来经常光顾的皇冠蛋糕店已经不存在了
2016年2月,美国LIGO宣布实验已成功测量重力波 (Gravitational Wave);有幸本会今次邀请得到中大物理系黎冠峰教授为发现进行分享,于蒙民伟楼举办讲座。 黎教授一直有份参与LIGO 项目,在讲座中分享了重力波的理论,测量方法,未来的方向等,让各届校友对今次的发现有更多的了解。 黎教授亦为物理系学生建立对美国参与相关研究的项目,去年就已派出第一位本科生,希望日后有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
宇宙中常见的怪兽 黑洞的提出,还要回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广义相对论提出的那一年,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求出了爱因斯坦方程的第一个严格解,对应的是球对称、不自转物体重力场的精确解。他发现,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存在一个临界半径——后被称作史瓦西半径
本报讯 日前《自然》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一个双黑洞系统的历史,这个双黑洞系统产生了2015年9月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将在未来帮助更好地理解此次和未来的引力波探测以及它们的波源。 去年9月,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检测到两个合并中的黑洞产生的引力波 (GW150914)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林德教授,引力波研究的先驱。 因对“LIGO 探测器和重力波的观测做出了决定性贡献”,他与莱纳·魏斯和基普·索恩一起被授予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引力波的存在
GW150914是由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的引力波现象,这一发现也创造了历史。大部分引力波来自黑洞合并形成,少数则由中子星合并形成。为了侦测到微弱的引力波信号,科学家不得不建造超巨型的L型结构,两臂必须拉长到将近4公里
今年二月十一曰,激光干涉仪引力波探测天文台(LIGO) 的科研团队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发现了引力波。 LIGO是当今世界上最精确的探测器(以超过四公里的激光底线,可测量极微的时空扭曲,达原子核直径的千份之一)。这卓越的成果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重要的预测,就是引力扰动会发出引力波
宇宙中常见的怪兽 黑洞的提出,还要回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广义相对论提出的那一年,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求出了爱因斯坦方程的第一个严格解,对应的是球对称、不自转物体重力场的精确解。他发现,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存在一个临界半径——后被称作史瓦西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