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讲座时间:2022年12月22日(周四)14:30—16:30 哈达,男,蒙古族,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及克雷顿大学从事了5年的博士后研究,2012年9月起在内蒙古大学工作。主持了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基金2项)及2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在内的12个科研项目
李建彩,博士、研究员。2015年于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5年至2021年间,在德国马普化学生态学研究所Ian Baldwin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
银羽竹芋是一种常绿热带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它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草本植物,喜欢阴影,因此是一种理想的室内植物,常见于家居和办公室。 如果在适当的条件下正确种植,这种植物可以以其优雅的白色花朵为家庭带来热带美景
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致力于病虫害成灾机制、植物抗性机理、病虫害生物防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向研究。主要包括:1. 经济作物植物保护;2. 微生物菌落生态学;3.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团队简介:现有专业技术人员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人
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因子eIF5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基因家族,调控真核生物生长发育的多个生物学过程。左建儒研究组最近的研究发现,拟南芥eIF5A-2/FBR12通过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调控拟南芥根木质部的发育。eIF5A-2/FBR1通过与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AHK)以及下游磷酸传递蛋白基因(AHP)的遗传互作,调控原生木质部的分化与发育
第十届国际机器设备评估大会(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Valuation of Plant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CVPME)将于2017年9月4日至6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国际机器设备评估大会由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美国评估师协会、澳大利亚资产学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新西兰资产协会等国际及区域性组织支持举办,重点关注机器设备评估专业领域以及国际评估界的最新理论研究与技术新进展,是机器设备评估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 本次大会由澳大利亚资产学会和美国评估师协会澳大利亚分会联合主办,主题为“科技如何影响评估”
最近,《细胞》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大规模临床肺腺癌蛋白质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在国际上首次对肺腺癌开展了大规模、高通量、系统性的全景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育种方法,利用最新的基因编辑CRISPR技术,将研发建立杂交种生产线的时间减少5至10年。该研究在7月8日发表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Molecular Plant(《分子植物》)上
房经贵,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苏省果树遗传改良与种苗繁育工程中心主任、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葡萄良种繁育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葡萄遗传育种、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以及栽培技术推广。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形成的成果“葡萄生物学特性研究与优质高效关键技术创新应用”与“葡萄品种资源的收集、利用及早熟新品种的培育”分别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撰写《葡萄遗传育种与基因组学》、《葡萄分子生物学》、《葡萄科学与实践300问》等学术专著7部;选育了“百瑞早”、“春香无核”等3个葡萄新品种;授权专利11余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Horticulture Research等发表SCI论文130余篇
罗杰——1971年生,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固定研究人员(PI)。湖北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分会理事等
11月20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超英研究员在生物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植物EJC核心基因的功能与进化的研究”的报告。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