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全院师生: 为加强学院学科建设 活跃科研气氛 促进学术交流 “东师外语致知讲坛”系列讲座第八十五讲将于12月26日开讲,讲座具体信息如下: 李增教授,吉林省本科教学名师,英美文学、西方文论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英语诗歌研究学会副会长,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英国维多利亚小说,美国当代小说。李增教授已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两部:《政治与审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东方书写研究》,《英国十九世纪惊悚小说研究》,并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3部。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净月大街2555号 (130117)
著作与教材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是专著和教材的书号有区别吗?从书号上看不到区别。我国书号编写是不分专著还是教材的,都统称为图书,图书编号只能分专业、城市、地区,不分专著还是教材。专著和教材的区分,主要是从内容上来分辨的
为引导和激发大学生从事科研的兴趣与热情,近距离了解学院文化、发展历程、科研教学条件以及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当前前沿和热点研究问题,我院将于8月举办“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现诚邀全国各地网络空间安全、电子通信、计算机、数学及相关专业的优秀本科生参加。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
《财经研究》创刊于1956年9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类理论刊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和阐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难点及基础性问题,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财经研究》集学术性、现实性于一体,既提倡学术原创性,又注重现实性
dnfsf [URL] 重庆邮电大学致力于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在移动通信、光通信及光互联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汽车电子和工业自动控制、管理及社会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各级科研项目800余项;荣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0余项,其中包括了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2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9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连续9年荣获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连续四届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这是一所近百年的学府, 这是一个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的高校, 这是一所迈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目标的本科院校—— 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八方学子—— 衡水学院坐落在有“北方湖城”美誉的河北省衡水市市区。衡水市是冀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滨临素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之称的国家自然保护区衡水湖。大广、石黄高速纵横相交贯穿全境,并与京港澳、京福、青银等高速公路相连接,京九铁路与石德铁路在这里构成“黄金十字”
新华网香港10月10日电 香港浸会大学10日宣布授予国际著名电影导演吴宇森等五位杰出中外人士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们在学术研究与专业上的卓越成就,以及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1969年加入电影圈的吴宇森在1993年进军美国好莱坞,制作了一连串轰动香港和国际影坛的影片,如《喋血双雄》、《终极标靶》和《致命报酬》等,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大导演。 浸会大学表示,吴宇森努力不懈、热诚工作、积极奋斗,踏上了事业的高峰,他的作品屡屡获得香港和海外奖项,是香港精神的具体写照
工业工程(industry 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设置和改善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把工程的、定量的分析方法和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的知识相结合,对各种综合系统(包括生产系统、服务系统、组织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系统效率和效益,并探求使人更加舒适、健康的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方法。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的关键技术
近日,中宣部公布了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名单,我校研究生院院长宋马林教授入选理论界高层次人才,实现了学校二类人才零的突破。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为国家级专项计划,旨在从理论界(哲学社会科学)、新闻界、出版界、文艺界、文化经营管理和国际传播6个领域中遴选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风作风正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评选由中宣部按照有关工作部署安排,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征求意见、专家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研究产生,共有318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设立宗旨与教育目标 基于本校未来化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整体发展策略目标,超过三分之一世纪的引进未来学新专业与新议题的研究开发,以及未来学推展的硕果与认知,本所以培养与促进学生具备未来导向的研究能力做为目标,期以培育未来研究导向的专业人才。本所的设立宗旨强调“以跨人文社会科学背景,引进未来学新专业,研究开发新议题,以面对不确定的全球社会变迁的未来”。植基于此,本所旨在培育具备面对全球未来变迁,以未来导向思考、科际整合及社会科学研究,进行未来分析及规划能力的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