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
身为基督徒,我们蒙召分别为圣。而身为人,我们又面对依各不争的事实─ ─罪性所引发的挣扎、疑惑。 面对圣洁和人性之间的冲突,使得我们常徘徊在甜美的梦境与苦涩的现实里;这也反映出毎位受召的基督 徒领袖,亦会陷在理想和现实的紧急状态
* 主盼望我们在生活中为主做见证,将神当得的荣耀归给神。我们领受了从主来的救恩,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应当与神的国,神的心意相连接,并进一步的受差遣为主传福音使更多的人能蒙主的恩典。 * 主所差遣的12个门徒并没有显赫的身世或是高学历,他们大都是渔夫,但主却托付他们重任去为主传天国的福音,并给他们医病赶鬼的权柄
请以十诫作为你反省的内容,看看你是否在何事上有亏欠。一开始你需要先确立与你立约的是你生命的救赎主;然后看看你是否妄称上主的名,意即你是否以上主之名,却过世俗的生活?你是否在生活中安排了真正的安息日使生命得到安息?你是否亏欠他人? 加入信仰的群体,意味着要以在世“补满基督的患难的欠缺”作为人生的态度,基督的工作只是开始,祂将祂的工作留给跟随祂的人继续努力,这是祂的美意,让我们与祂一同受苦,也一同享荣耀。教会或我们是要“分担基督的苦难”,你对此的心态如何?这是我们随时都要回答的问题
郑淑仪姑娘-“马拉松的人生”(2020年02月23日)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你的起点高也好,你的跑速快也好,但结果比较的是谁能坚持到最远最后的得胜。 小时候,我也很喜爱跑步,但因身型的庞大,每每跑到一段长时间的距离时,往往感到吃力难支持下去,在快要放弃的那一刻,常会有一个意念在脑中浮现,跑得慢不是错,不跑放弃才是失败,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当下的赛跑才是最终的胜利者,要坚持去完成至最终为止,凭着这信念去面对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和难处,面对解决人生的每一次的马拉松。 正如圣经腓立比书3:13-14所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人类史上出现过一些谜,比如集体突然消失的玛雅人,是什么原因导致绝大多数的玛雅人突然失踪?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科学家都无法解释,现在,我来给大家揭示,玛雅人集体成仙了。 你会问,这可能吗?我告诉你,这是事实,谁掌握了这个奥秘,谁就能成仙。 在南美洲有处历史遗迹,人们在那里陆续发现了一些记载着的奥秘,总称为“秘鲁手稿”,现在我把其中“第九奥秘”的部分内容概略地翻译给大家,供大家参考思索
(梵蒂冈新闻网)“真正的皈依”是在上主的触动下“慷慨对待他人”和“帮助最弱小者”。教宗方济各8月21日上午在保禄六世大厅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如此表示。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省思《宗徒大事录》的主题,论述了“在基督徒团体内的完整共融”(参阅:宗四32;34-35)
2019年8月25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天气略为凉爽。晚上,迎来了由鼓楼堂和城北堂联合举办的福音赞美会,地点在城北堂教会。 该福音赞美会由鼓楼堂和城北堂诗班的弟兄姐妹组成
由于在十字架上受死前,耶稣基督坚定地宣布祂必战胜死亡(马太福音17:23),因此罗马和犹太当局便下令差派警卫来看守住祂的坟墓,使祂的门徒无法偷走祂的遗体(马太福音27: 62至65)。 圣经清楚描述耶稣的坟墓是空的。祂的门徒并没有偷走祂的身体
保罗笔下的“行律法” 赖特(N.T.Wright)与宗教改革两方针对唯独因信称义的理解上重要分歧之处就是保罗所说的“行律法”(works of the law)的含义。赖特宣称保罗并不是在讨论靠行为称义。那他这么说是基于什么呢? 赖特认为,保罗致加拉太人书信中最主要的议题并不是靠行为称义(律法主义),而是同桌团契不[……] 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间的联合
以前,我们吃掉别人;现在,我们打开圣经,细细咀嚼里头的好滋味。 不是野蛮或斯文的问题,也不是物质的白纸黑字能改变什么,而是在圣经中有神的话,属灵的丰富。 神的话是活的,正如希伯来书4章12节说的:“因为神的话是活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锋利,能以刺入、甚至剖开魂与灵,骨节与骨髓,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