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
助理教授,兼任日本统计数理研究所及千叶大学外来研究员(guest researcher)。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 2013年3月获日本千叶大学博士学位(理学)。2013年4月至2017年7月先后在千叶大学和统计数理研究所任职博士后, 2017年8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
近日甘肃局组织召开全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验收会,邀请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局****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等单位专家参加验收评审。 评审组听取了甘肃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项目组的汇报,并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审阅了技术报告以及相关图件,并经质询和讨论形成项目验收意见。评审组认为,项目组完成了甘肃省省级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任务,技术思路清晰、基础资料详实,成果资料符合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为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关于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对标地震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地震业务信息化重点任务要求,依据物探中心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物探中心于近期编制完成《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方案》以务实发展、安全发展、创新发展为原则,拟建设统一管理、开放共享的“物探数智资源中心”,优化升级物探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汇集整合物探数据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发挥信息化在防震减灾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温馨提示: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地震局物探中心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大地测量与形变研究室由始建于八十年代的空间大地测量研究室和地壳形变与地震研究室演变整合而来,主要是以现代大地测量学为主导,结合地壳形变和地球动力学,开展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北斗/GNSS、SLR及InSAR等空间技术以及传统的潮汐形变观测技术(水管倾斜仪、垂直摆、水平摆、洞体应变、体应变、钻孔应变、钻孔倾斜等),主要研究内容为现今地壳运动(包括:区域地壳变形、断层运动、地壳应力应变、地壳介质变化)与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形变前兆机理、中长期****,并开展大陆动力学、地球陆海变化及其环境影响、演化规律等研究,开展全国固定台站倾斜应变、钻孔应变和流动长水准、跨断层水准等观测手段技术研究和数据产品标准化服务。通过跟踪国际现代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的最新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现代大地测量的理论与观测技术水平,推进其在我国地震科学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近日,全国流动地磁学术交流会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有关专家及各流动地磁执行单位参加交流。 会上,与会专家对河北局流动地磁观测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
报告人简介: 翟长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并先后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首届青年长江学者及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地震工程学会(ISLIEE)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安全与防倒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强震动观测学科组专家以及《世界地震工程》编委。以第二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发布时间:2022-12-26信息来源:监测科技应急处作者:李大为浏览次数: 近日,由中国地震局推荐、湖北省地震局申报的2022年度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常规性科技援助项目“尼泊尔强震带地壳运动监测及防灾能力提升”获批立项,项目经费200万元。 在项目支持下,湖北省地震局将与尼泊尔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在尼泊尔西部的地震空区加密建设10个北斗/GNSS地壳形变监测网络,并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交流,提升尼泊尔的防震减灾能力。同时,项目还将促进跨喜马拉雅地区大地震孕育发生变形时空特征研究
2月20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自法博士应邀来校为建筑工程学院师生作题为《地震巨灾风险的量化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该院200多名师生参加。该院相关负责人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上,王自法博士以巨震风险评估的传统方法为切入点,先容了巨震风险评估的发展历程、主要技术、风险评估的新思路
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汪亚)2020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于1月7日在京开幕,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9年,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稳步推进,地震速报时效和精度不断提升,国内地震正式速报平均用时572秒,比2018年减少88秒;自动速报平均用时111秒,比2018年减少22秒;自动速报震级平均偏差0.21级,相比2018年精度提高22%。 在提升地震监测水平方面,中国地震局在2019年开展了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规划编制,推进全国地震监测台网顶层设计。实施100个地震台站标准化改造
2月20日下午,王自法博士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地震巨灾风险的量化及其应用》的学术讲座,学院200多名师生参加。院长周甄川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上,王自法博士以巨震风险评估的传统方法为切入点,介绍了巨震风险评估的发展历程、主要技术、风险评估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