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金率
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本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4月15日和5月15日两次实施。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
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产生较大幅度下行,随之而来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连续下跌,上月已跌至3.91%,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持续推进,理财业务剥离后,银行板块承担的隐性刚性兑付风险会有所下降。 5月份,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环比下滑4BP至3.91%,而其中封闭式产品比开放式产品的收益要高,全国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滑5BP至4.00%,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滑2BP至3.77%。非保本产品的收益仍然高于平均水平,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封闭式非保本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滑6BP至4.22%,这也是该类产品收益连续15个月下滑
热钱魅影再度闪动。央行日前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我国外储增加4531亿美元,远超同期外贸顺差(1960.7亿美元)和FDI(900.3亿美元)之和,差额达1670亿美元。“疑似热钱”的大量涌入是否将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并成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渐退出的刺激因素?对此业内专家观点不尽一致
证券时报e公司讯,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兼顾内外平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存款准备金率再降 货币政策承压明显 何婷婷 来自 从2012年5月18日起,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存准率。此次调整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0%和16.5%的存款准备金率。目... 从2012年5月18日起,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存准率
央行网站7月5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报》,在年报致辞中,央行行长***表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加强预期引导,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创造性地做好中央银行各项工作。 年报指出,针对金融改革,2017年央行将继续着力培育和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双边贸易投资本币结算和推进双边本币合作;全面落实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方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安排,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3月7日盘前基金分红、交易提示: 上周2017年5月第4个交易周2017年5月22日到5月26日市场指数本周经过之前连续数周下跌在本周迎来小幅反弹至5月26日上证指数收报3110.06点。各个板块中有银行和非银金融大幅上涨28个板块其它大多下跌。上证综指微涨0.63%电气板块下跌3.07%涨跌幅处于一级行业倒数表现很差跑输大盘2.44个百分点
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叙述:去年中国成功遏制了不断膨胀的债务规模,而没有阻碍经济增长。 与所有美好的传奇一样,这个故事也有一定的事实基础。2017年中国债务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确实有所下降,这主要得益于出口回升
迈入2020年,1月降准预期能否实现便是市场关注要点之一。去年12月以来,市场上围绕降准的讨论不断增多,稳定岁末年初流动性平稳运行成关键理由。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1日电 (张澍楠 迈入2020年,1月降准预期能否实现便是市场关注要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