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
据国内媒体报道,9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创校校董潘建伟教授在公开课演讲上向公众透露光量子计算机最新进展:已经实现了光量子计算性能超过谷歌53比特量子计算机的100万倍。 潘建伟透露:“就在上个星期,我们刚刚完成了对50个光子的玻色取样,相比谷歌的‘量子优越性’大概可以快100万倍。” 去年10月,谷歌开发出了一个全新的53量子比特处理器,只用了约200秒就解决了经典计算机大约需要1万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5月8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汪凯戈教授应邀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走进量子世界”的学术报告会。物理学院一百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汪凯戈教授从历史上对量子力学理解的争论开始,以生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波函数塌缩,互补原理,量子纠缠等基本概念
宏伟和神秘,宇宙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类的无比想像。数千年来,人类努力探索宇宙最大奥秘的答案。现在Discovery频道的挑战性新节目《摩根费里曼之穿越虫洞》,将介绍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采新观念,并揭露人类的本质、起源和地球之外的宇宙奥秘
Bohm对话理论的重要贡献者(一) 戴维.博姆(David Bohm)是一个杰出的量子物理学家,更是一名卓越的思想家。他不仅关注科学的发展,更关注社会的变革以及人类心 […] 玻姆将相对论、量子理论和他的隐卷序理论一起列入后现代科学的范围,他本人赞成用“后现代”来标明自己理论的特征。本文将指出后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并阐明玻姆哲学的后现代精神
报告内容摘要: 19世纪未 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在解析科学实验结果方面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从而 开启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和研究,建立起量子力学的理论。同时,微观世界的一些颠覆性 的,所谓“诡异”现象 例如“叠加”和“纠缠”,引起了近百年的学术争论,还扩展到了哲学 界,至今仍未有结论。为了探索量子世界的秘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致力个体的量子研究,得益 于现代更精密的实验设备及实验的设计,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下,取的了很多成果, 特别是最近不断传来新的研究报道,似乎已经露出一线曙光
“波粒二重性”是量子力学体系建立百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基础悖论。从德布罗意提出波粒二象性,海森堡确立不确定性原理和波尔建立互补原理以来,该论题一直是现代量子测量理论基础的核心问题,也是波尔-爱因斯坦为其争论一生而没有定论的著名未解难题。 基于变值测量的研究探索路线,利用经过20多年积累的“共轭分类和变换”和新近扩展形成的“变值逻辑”作为测量基础
中科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以岩石圈之下的厚达6200公里的地幔和地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震学、地磁学、比较行星学、分子和量子力学模拟、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高温高压实验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性状(化学成分、矿物组合及其热力学性质)、物理状态(结构、温度和压力)、动力学机制、以及深部对浅部的影响。 实验室拥有五大实验观测系统包括:野外流动地震台阵观测系统、高性能计算机群系统、分子动力学并行计算系统、地幔动力学并行计算系统、古地磁测量系统等,实验室观测系统全面对外开放,用于吸引国内外的科学家来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 为了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科学家在地球深部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2011年实验室特设立开放研究基金
爱因斯坦相信宇宙有一个终极理论,一个极简的方程,就像一个把终极的钥匙一样,可以统一所有的理论。他在物理学的研究方式上来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以他为分水岭呀,物理学家探索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他的一生有两大贡献,就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这么浩大的一个宇宙里,用一个公式,居然能解释从宇宙大爆炸以来,137亿年的东西,这是人类理性思维之美,而这个理性思维建立在公理化思维,第一性原理思维之上
本报讯 10月17日,以美国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命名的浙江工业大学维尔切克量子中心揭牌成立。 浙江工大校长张立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尔切克、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史墨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陆国灏为中心揭牌。 据了解,维尔切克量子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量子力学基本原理探索、量子物质的基本属性和量子在技术革命的应用等方面
今天我在看一篇介绍杨振宁的文章,里面写了杨振宁对于物理之美的理解。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很多高深的数学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比如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虽然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已经花了七年的时间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但是据说能够完全理解那个证明的人全世界只有几十个。 我们绝大多数人,就算你把证明拿到我们面前,我们也看不懂,而且有可能是一辈子也看不懂,因为就像猴子是无法理解微积分一样,我们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办法理解那些高深的数学,那些顶尖数学家跟我们之间的差别可能比我们跟猴子之间的差别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