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
本报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寇江泽)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2022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2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0.2%,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第四季度,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6%,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1-12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报道动态 传递行业最新资讯,帮忙您了解行业知识! 湖北十堰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是毗邻地区最大的汽车制造,汽车科研,医疗卫生,商业集散,交通枢纽,旅游文化,生态控制中心,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十堰是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湖北十堰,经济发展迅速,防水市场活跃,是欧耐克重点开发的防水材料市场区域之一
2019年5月9日,神农架林区发布《关于抢抓机遇抓好支撑项目推进“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落实的实施意见》,提出把深化“一园一地一区”建设作为实施“一芯两带三区”战略的落脚点,丰富和完善“一园一地一区”推进路径,打造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区域之“心”。 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高质量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为湖北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 “一芯驱动”既是产业之“芯”,又是区域之“心”,也是动能之“新”,就是培育国之重器的“芯”产业集群,形成中心带动、多极支撑的“心”引擎,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系
18650801… 3小时前评论了南京一日游 (天天发班不对号入座常规旅游) 湖北,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 湖北省位居华中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中国水利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安全输水2000天,丹江口水库经陶岔渠首入总干渠水量达到300亿立方米,沿线6000万人受益。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五年多来,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从补充水源逐步成为沿线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截至目前,北京城市用水量75%以上为南水;天津14个行政区居民用上了南水;河南有13个城市受益,其中多个城市主城区100%使用南水;河北有9个城市受益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由来已久。黄淮海流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2%,为了得到可用水资源,长期以来,该地区已经不得不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为首的近百位科学家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30年内,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将进一步短缺,生存环境将向不利方向发展
央视网消息:7月7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开工建设。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是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自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输送,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北方地区受水区用水的压力
4月17日9时,随着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沙河北退水闸提起,清澈的江水流入北沙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开始向河北省实施生态补水。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丹江口水库向中线工程受水区生态补水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汉江水情和丹江口水库蓄水水位偏高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水库防洪、受水区供水和汉江中下游用水情况,决定4月到6月组织中线工程向受水区实施生态补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向北方启动生态补水调度期间,计划向天津、河北、河南三个受水区生态补水5.07亿立方米
7月30日,陕西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熊良虎带队赴金莎国际丹凤县污水处理厂调研指导工作。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集团公司监察专员陶世勇一同调研。 熊良虎一行实地察看了项目运行情况,踏勘了项目二期工程建设情况,详细询问了项目投资、采用工艺、设备运行、出水排放标准、城镇污水收集和日处理水量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