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本报讯(记者陈香)9月24日,齐鲁书香节暨2016山东书展在济南开幕。作为齐鲁书香节首场重磅活动,《季羡林作品全集》编纂工程宣告启动。作为一部定位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收集先生作品最全,并将对季先生此前所有作品集的错讹将一一与手稿核对,并校正的季羡林作品全集,编辑专家委员会遇到了三个编纂难题,也想借助《中华读书报》,求教于学界
诸比丘!云何为正思惟耶?诸比丘!出离之思惟、无恚之思惟、无害之思惟是。诸比丘!此名之为正思惟。 (南传相应部五 道相应126-127) 何等为正志?谓正志有二种:有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有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中,《四十二章经》表面上是一本普通佛经,其实关乎大清龙脉,满人入关时曾在关外藏了很多宝藏,而在这部经书中,就藏有宝藏地图。那么,真实史实上的的《四十二章经》是什么样的呢?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为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
如来藏 — 如来藏, 又称如来胎, 指于一切众生之烦恼身中, 所隐藏的本来清净(即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 通常把它看作是佛性的异名。 如来藏梵语 tathagatagarbha, 指隐藏于一切众生贪嗔烦恼的身中、 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
六字真言是非常经典的咒文,也是佛学中的重要咒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字大明咒。六字真言读诵是非常好的,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功德福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六字真言什么意思
“观世音”是梵语Avalokitesvara的中文译名,原意为“探视下界的神”或“由高处往下观之君主”。最早出现在西元三世纪印度和尚僧铠所翻译的佛典《无量寿经》里。西元五世纪,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妙法莲华经》,其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释迦牟尼(梵语: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公元前约566年-公元前约486年,古印度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佛教创始人;尊称释迦牟尼佛、佛陀(意为“觉悟者”)、世尊、释尊等;简称释迦如来、释迦文佛、释迦佛,从明朝开始汉地还尊称他为如来佛祖或佛祖,即“佛教之创祖”,简称如来佛,清代称为佛爷;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的王族家庭,为刹帝利种姓。在佛教中是世间出世间最尊贵之人,并非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被神化而视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间信仰之庙宇也往往设有大雄宝殿供奉之,是三宝殿,供奉含有释迦牟尼佛之三宝佛及菩萨、罗汉、祖师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众,释迦牟尼佛是已解脱出离六道轮回的圆满智者。 现任第六届组织团队会长黄叶美英(台北市广东同乡会理事长) 其他理监事详见关于我们现任管理团队之第六届理、监事会名单
佛教(梵语buddha—sasana),整体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八宗十宗,甚至数宗数派,大圣佛陀观机逗教,什么根机说什么法,自在为众生广说诸法,佛陀住世八十年,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总共有八千四百十六卷之大藏经,可谓浩瀚如海,无量无边诸有情,广受大法的滋润,证成菩提者,不胜枚举。 佛教之所以会形成八宗十宗,其原因在于众生根机问题,毕竟发心学佛者,个人的智慧有深浅,性向有差别,喜好的法门各有立场不同,甚至善根有薄厚,在这种种不同的条件之下,因而引发大藏经的探讨与学习,就有所分别取舍,历代祖师大德就将法海藏经,分门别类,组织各宗各派,但应无量众生之机,如此演化延传下来,佛法在中国,便形成十个宗派,何等为十?分别叙述如下:
在我们去理解一切法皆为佛法金刚经时,需要的是让我们拥有好的精神状态,这样就能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也是能让我们怀有好的感知,从而能够让我们提升自身,使我们拥有好的见解。 从经题全称,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看,“金刚”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物体,能够破除一切,也能够帮助我们破除很多的物质上面和精神层面的烦恼,然后从世俗之中超脱出来。 般若是梵语的发音,它的意思是智慧,之所以不翻译这个词,是因为这个般若智慧和我们普通人所了解的智慧不同,它是能够让我们超脱生死界限,悟得佛法的大智慧
南亚学系属于教育部的二级学科印度语言文学专业,是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也是本领域目前国内唯一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2008年,本学科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本学科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南亚学系成立于2009年初,下设梵语巴利语教研室、印地语教研室、乌尔都语教研室和南亚文化教研室,相关研究机构有印度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南亚研究中心、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