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
75T透气盖低吸附细胞培养瓶 · 一次性细胞培养瓶 将特殊的两性分子聚合物镀膜至表层,适用于培养胎球细胞及血球细胞,和其他须在悬浮培养液中生长的细胞。 · 滤膜透气盖带有0.2μm疏水滤膜有利于气体交换防止微生物污染。 · 成角度的瓶颈方便移液管和细胞铲进入
报告人:石炳兴 报告时间:5月25日周三14:00—15:30 报告地点:红桥校区化工学院会议室 报告主题:蛋白质工程及相关技术进展 内容概况:生物制药技术,出格是蛋白表达技术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打算的完成和相关技术的进步,无论是表达载体、表达宿主、蛋白设计,还是发酵与细胞培养公艺都取得了飞速发展。报告将推荐包括细菌、酵母、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等多个表达体系的最新进展,以及蛋白翻译后修饰、糖基化、前体蛋白设计、蛋白折叠、分子进化、蛋白半衰期耽误、细胞融合与杂交瘤技术、抗体组合文库筛选、多种展示技术等等。 报告人概况: 2001年天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12月22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于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建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9月通过科技部验收,2017年12月通过科技部评估。 实验室同时也是“饲料安全生物调控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涵盖饲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创新、微生物发酵工艺与制剂工程、饲用微生物产品标准与技术规范、饲用微生物产品应用基础研究、微生物发酵新产品创制等多个领域。下设菌种资源研究室、工艺制剂研究室、基因工程研究室、检测标准研究室、发酵饲料研究室五个研究室,并配套建设了中试平台、饲料发酵车间、实验动物舍、动物饲养试验基地四个辅助部门,各类仪器设备309台(套),总价值超过3000万元
简要描述:德国Nobimpex GmbH公司成立于1998年,位于德国南部弗莱堡附近的Herbolzheim,是一家从事专门临床诊断试剂公司,近几年开始涉足免疫学和生物医学实验等相关领域。 Nobimpex所提供的胎牛血清来源清晰,并均经过严格的检验。具有高质量,高稳定性,可追溯强,有效促进细胞生长等优点,是理想的细胞培养添加物
1. 本公司只对试剂盒本身负责,不对因使用该试剂盒所造成的样本消耗负责,请使用者使用前充分考虑到样本的可能使用量,预留充足的样本。 2. 实验前应预测标本含量,如果标本浓度过高,应对标本进行稀释,使稀释后的标本符合试剂盒的检测范围,计算时再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标本使用0.01mol/L的PBS稀释(PH=7.0-7.2)
对于动物细胞培养室建设来说,要保持无菌条件,因此要设置净化工作室,风淋室,传递窗,高效过滤器,洁净层流罩,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其中还要包括紫外灯,电热干燥箱,滤器,高压灭菌器。为了避免培养时出现细菌,会适当在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因此在培养室内要有抗生素。 为了满足动物细胞生长所需的条件,在培养室里也要设置纯水蒸馏器,纯水仪,培养板,培养瓶, CO2培养箱,培养基,血清
细胞转瓶是细胞培养常见的耗材之一,适用于动植物细胞、细菌和病毒的培养,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蓬勃发展,一些药企对新药研发的投入不断加大,细胞耗材类产品得到了快速增长,其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由于应用行业的的特殊性,细胞转瓶对质量的要求较高,从瓶子的材质到生产工艺都有严格的标准。细胞转瓶以医用高分子材料为原料,一般采用注拉吹一次成型工艺,也叫一步法注拉吹生产工艺,其原理是利用瓶胚成型时保有的热量进行拉伸到吹塑的过程,这种工艺相较于无拉伸吹塑成型生产的产品更薄,产品不容易污染,成型多样化,废品率低
落地式全温/恒温振荡器 一机两用供医学、生物学、制药、食品、环保等实验室,科研单位作对温度、振荡频率有较高要求的细菌组织培养、发酵、杂交和生物化学反应之用。 大型恒温 双层恒温振荡仪器恒温双层振荡器,集公司十多年设计和制造经验,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广泛应用于温度和振荡频率有较高要求的细胞培养、发酵、杂交、生物化学及酶和细胞组织的研究等。可对微生物细胞与各类菌种运动和静态的培养,特别适合实验室中试生产
为了避免污染,一般的细胞培养需要在超净台上进行。用于细胞培养的超净台的洁净度一般为100级,即每立方英尺中大于0.5um的颗粒数量少于100颗,与计算机硬盘的生产环境要求相当。 在超净台内,过滤后的空气垂直由上到下,或水平由内到外稳定的流动,从而维持一个洁净的操作环境
近年来承担了近百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项目、新药创制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73计划子课题、传染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横向合作项目。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以及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支撑合作企业获得多项国家新药证书和重点新产品。 本系有**共患病原微生物分子致病机制与新型疫苗、性传播病原微生物分子致病机制与新型疫苗、细菌耐药与膜相关分子致病机制、疱疹病毒分子致病机制和新型抗病毒药物、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制药、微生物生物信息学与组合药物设计、微生物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等9个PI团队,其中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学等研究方向在学术领域内具有较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