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以上两首偈子,何者胜出?其实我在2015年也记录过,参见:壁观禅定
佛说阿弥陀经是每个修行佛法的人都会选择的一本经书,因为它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的大,甚至是可以解决我们生活、工作中的烦恼,所以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人在诵读、修行,但也有一部分的人现在还没有感悟到经文中的含义,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席佛说阿弥陀经讲的什么吧。 《佛说阿弥陀经》:是劝我们修行的,佛宣讲阿弥陀经,描述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妙果,令闻者生信、发愿、执持佛名,求生净土。信、愿、行(执持名号),是净土法门的纲领宗旨
如果对生命没有透彻认识,往往只是在表相打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在医,也总在痛。 错误观念是导致痛苦的重要因素
打坐是入定的常用方式越往高境界修持双盘也就越必不可少。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然后盘腿打坐,如果可以双盘的话尽量双盘,不能也可以先单盘,就是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男的左腿压右腿,女的相反。双手结定印,尽量放空思想,不要想事情,念头都不要有,这样,慢慢的就可以入定了,但一开始可能入不了定,所以要坚持
华严经是佛祖在成佛之后讲的第一部经书,而华严经是佛学中非常经典的一部经书,它对修行者来说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修行华严经,并且修行华严经还能够使我们领悟到很多的道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华严经是佛什么时候说的吧。 1、天台宗把释迦牟尼佛讲经的四十九年分为五个时期: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生命的质量,是人类最大的课题。智慧的高低,分成了层次。有人指望通过舞动四肢就能易命,貌似过于天真
"> 事实上一个清醒的人,也会有极短暂的小睡,只是自己无法察觉(科学家用仪器观察脑波及眼皮跳动而测得),一个常作白日梦的人就是片刻的小睡比别人多。当一个人入坐时,因为外在的干扰减少了,内在的躁动、疲倦容易显现出来,清醒时就妄念纷飞,很在意妄念太多,而且这些妄念又挥之不去;疲倦时就不由自主的入睡,等休息够了自然会醒过来,甚至觉察到自己在睡,而很在意的惊醒过来。事实上,在意的本身就是妄念,就是分别,我们观察到妄念多、打瞌睡只是观察没有分别,认为妄念、打瞌睡、昏沈……是不好的,认为清醒、入定是好的,这个认知是最大的妄念,因为清醒、昏沈、睡眠、入定等,这些都是禅定修行者必经的现象,只要身、心条件调好,不间断的努力,自然昏沈、睡眠、妄念会减少,清醒、入定会增加
7月22日,周日诵经会在龙泉寺举行,网络和现场信众与法师共诵《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五,殊胜圆满。 7月29日(本周日)上午,我们将恭诵《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2)在本帖提前预约报名,如报名出现异常,请按时到现场报名签到
莲花生:本尊仅是你自心的化现(图) 措嘉佛母问上师:要怎样做才能在禅观中亲见本尊? 上师答道:不要认为本尊(读者可以将“本尊”理解为真我、大我、高我)是有形的色身,本尊是法身。观修本尊的色身,是从法身所化现而来,显出身色、法器、装饰、衣物及各种相好庄严,应(“应”,疑是在翻译或排版过程中,误将“虽”字写成了“应”字)栩栩如生但无自性,就像水中映月般(一切所见,如同水中的月亮,看似实有,却本空本无,并非实有。《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谓此也)
纵然阿弥陀佛现前,而我们自己不想去的话,也是去不成西方极乐世界。 即使阿弥陀佛真的示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如果没有坚定的信愿行,就必然是迷惑颠倒,也是无法配合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因为自己不想去,所以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