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
2017年12月11日0时4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8次飞行。 中新社发 王玉磊 摄 中新社北京1月3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3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1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计划实施35次发射任务,或将刷新中国年发射纪录
能载人能运货,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还将有啥“硬功夫”? 央视新闻客户端5月6日消息,5日18时,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成功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我国目前发射过的最大、最重的航天器。这型新飞船也是对标目前国际上先进载人飞船来进行研制的
高景一号01组两颗卫星于2016年12月28日11点23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 截至2017年1月10日,已完成卫星姿态轨道调整,地面系统已成功接收处理了全球范围内的15轨1241景影像,标志着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制的0.5米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正式具备运营能力,现将首批影像向社会发布。 高景一号卫星全色分辨率为0.5米,多光谱分辨率2米,轨道高度500公里,幅宽12公里,具有连续条带、多条带拼接、多目标和立体等多种成像模式
本文摘要:12月27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经过2220秒的太空旅行后,将实践中二十号卫星送到预计轨道。也许有人不告诉,为了这半个多小时的联手同行,卫星和火箭也必须经历非常宽的磨合期,相互了解了“脾气”和“性格”,才能保证旅途安全性。 长征五号火箭和实践中二十号卫星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和五院捉总研制
记者近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集团五院514所依托北斗择优测试航天技术经验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出“北斗工程机械智能终端”,解决了当前工程机械的定位和安全使用等问题,获得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订单,为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增添又一鲜活案例。 据介绍,此次研发的智能终端是514所技术团队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该产品具备短信配置﹑远程升级、盲区补传、紧急报警、断油断电、轨迹回放、超速报警、越界报警、断电报警、低压报警等多种“炫酷”的新功能
面对疫情影响及复杂的经济环境,房地产行业及上下游供应商纷纷表示共克时艰,共同提升产品力,建筑美好生活!这是在3月18日,以重塑-远见-启程为主题的2020中国房地产500强测评成果发布会暨500强高峰论坛上传递出的积极信号。 历年来备受行业关注的500强峰会,今年以线上发布的特殊方式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峰会上《2020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报告》和《2020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首选供应商服务商品牌测评报告》同时揭晓。测评报告显示,“兴发”以15%的品牌首选率荣获“2020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首选供应商·铝型材类品牌”十强榜首,“兴发系统”以9% 的首选率荣获“2020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首选供应商·系统窗类品牌”前五强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消息,2016年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批准立项,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即2020年首次独立自主开展火星探测。当前,我国正按计划推进该项航天重大工程,瞄准今年7月将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我国火星探测器和用于发射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和一院抓总研制
中新网四川西昌4月20日电(郭超凯)北京时间4月20日22时41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100次,截至目前,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唯一达到百次发射的单一系列火箭。 据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种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在浩瀚太空奏响,宣告了中国进入航天时代。如今,我国在轨卫星超过200颗,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累累硕果,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正式进入了新时代
11月27日零时4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中星1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三乙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采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统一构型设计思路。本次任务采用直径4.2米的整流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