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
7月12日,省招生办对提前批军检院校、非军检院校和民航招飞院校征集志愿进行了投档,共投出考生443人。此次征集志愿生源比较充足,各院校征集志愿投档分数比第一次投档都有一定攀升,军检院校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理科、集美大学理科分别比原投档线高120分、58分,提前批本科院校基本完成招生计划,我省提前批录取工作顺利完成。 从投档录取情况看,考生报考积极性高,投档分数也呈较高态势,国内知名院校分数线高企
本报讯9月15日,作为2020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高新区硬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在高新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部分国家高新区主要负责人、陕西省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负责人,硬科技相关企业、智库出席了会议,共同探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大计。 本次会议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和陕西省科技厅共同主办,由西安市科技局、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共同承办,大会主题是“大力发展硬科技产业,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目标,阜新环宇橡胶集团与北京化工大学于9月8日在公司四楼会议室举行了联合办学的签约仪式。 副市长第树森出席了仪式辛苦讲话。 北京化工大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报告时间:2019年10月20日(周日),上午9:15 报告地点:CCE大楼706 报告人简介:邱介山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杰青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主要从事材料化工、能源化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德国拜尔公司、瑞士加铝公司、香港中华煤气等国际著名企业资助
2017年12月14日下午1点,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图书馆教室坐满了来自于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的同学们。申请德国大学的讲座正式拉开了帷幕。 资深导师韩丁老师为大家讲解如何进行德国大学的选择和申请,一个小时的讲座鸦雀无声,大家认真得做着笔记
8月2日至4日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欧倍尔杯”华北赛区复赛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比赛由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57所高校的60支队伍参加了比赛,我校化学工程学院组织代表队参加了复赛决赛。经过激烈的比拼,由化学工程学院代表队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由测评中心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共建,网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十多年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构建集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及管理、人才梯队建设和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提供人才培养、人才输送和技术能力输出等服务。人才基地的建设主要为了实现以下目标: 设置“渗透测试、信息系统审计、安全运营、工控安全、云计算安全、物联网安全、数据与隐私安全、安全管理、移动互联网安全、软件安全开发”等领域NISP专项培训课程发展,培养综合型、实战性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答:近年来,我院选择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增加,2022年,有近13.00%的毕业生,共计182人考取了国内部分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其中11人分别被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新疆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985”工程、“211”工程国家重点院校录取,重点大学录取率达到6.00%。其中建筑学专业考研率达33.33%,风景园林专业考研率达24.00%,工程管理专业考研率达22.22%,通信工程专业考研率达21.25%,测绘工程专业考研率达21.15%,自动化专业考研率达20.41%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新昌,2004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01),专注于营养品、原料药、香精香料、高分子新材料领域,在浙江新昌、浙江上虞、山东潍坊、黑龙江绥化建立了4个现代化生产基地。 新和成坚持走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合作的科技创新之路,近四年每年投入的技术开发费占销售的5%以上;公司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超临界反应实验室、浙江大学—新和成联合研发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多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359项,国外授权专利64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主持、参与制订国家标准28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11项。 多年来,公司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先后与浙江大学、中科院上海有化学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效整合高校院所与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集成优势,优势互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问题,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双赢
2002年获郑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获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博士学位后任教至今,2012年晋升化学工程专业技术职称。主要从事过程系统工程、工业催化等领域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企业横向项目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