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位于中国上海,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为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原名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合并成立。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
2005年2月26日 台湾法理学学会2005年年会暨研讨会/东吴大学法学院九十周年庆-基础法学学术研讨会 主题:法律与经济的对话。报告人:林立,简资修。论文发表:衡量模式的最新发展—Alexy重力公式的结构分析与反思,发表人:陈显武
这套启动内在感官的十二个初阶练习,是以赛斯思想为基础的静心冥想课程,对于想要真正认识自己、想要了解事事物物的真实原貌、想要扩展意识以觉知更大的心灵实相,甚至只是想让心安静下来,训练专注力与练习放松,以储备能量面对每天崭新挑战的现代人,提供一系列平易浅近的方法,能有效帮助学习者实际体验并落实赛斯思想于生活当中。 东吴大学哲学系毕,曾任杂志出版社编辑、中华新时代协会台中分会主任、财团法人新时代赛斯教育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现任财团法人新时代赛斯教育基金会教育长,同时为台中县青少年刊物《中坚》专栏作家、青山广播电台全台联播“心灵补给站”谈话节目主持人。钻研新时代思想十余年,尤偏爱赛斯资料,多年来致力推广新时代身心灵整体健康观念,主持身心症、癌症病友支持团体及个案心灵辅导,并常受邀至各地公家机构、学校、文化中心和企业团体举办演讲、读书会和工作坊,从事各项公益活动不遗余力,期能为社会大众提供心灵转化与提升的契机
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和学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总体规划,华体会娱乐(中国)有限公司暨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基本方针,加强国际及港澳台地区交流与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文明互鉴、文化交流。学院以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为重要目标,积极参与吉大学子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不断优化健全国际、港澳台地区交流与合作平台和工作机制,以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积极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深入实施“国际学术声誉提升计划”“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计划”,开展“文化融合·学术共建”系列活动,构建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新格局。 目前,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罗格斯大学、肯塔基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日本西南学院大学、佛教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汉阳大学,乌克兰基辅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二十余所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相关学院建立并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万国法律基金会与东吴大学法学院、东吴大学法学院刑事法中心合办“国民参与刑事审判 学术及实务研讨会”,欢迎各界踊跃报名参加。 国民法官法将于民国112年1月1日施行,在新制正式上路前,各级法院已如火如荼举办多场模拟法庭,不只使各界更熟悉制度运作,更引发许多讨论的火花与反思。 本次由东吴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国民参与刑事审判学术及实务研讨会”,特别邀请过去曾参与模拟法庭经验的审、检、辩、学四方,共同就“准备程序”及“审判程序”相关议题进行探讨
刘湛恩烈士故居位于学校历史风貌保护区原教员住宅楼108号,为沪江大学第一任中国籍校长刘湛恩的居所,建成于1922年,为上海市第4批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人民政府2005年10月31日公布),学校历史建筑群2019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湛恩1928年应聘担任沪江大学校长后,全家在此居住长达10年之久。 刘湛恩是著名教育家、爱国志士和社会活动家,先后获东吴大学理学士、芝加哥大学教育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经济系讯】本校经济系于5月1至10日邀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曾国安副院长暨经济系文建东主任,率领该系马颖、张平、吴传清等一行五位教师莅校参访,并于5月3日在本校举办两岸经济研讨会,4个场次共计发表12篇学术论文。 该研讨会由商学院李燊铭院长主持开幕仪式,5位来访的武汉大学师长及本校经济系余赴礼、颜厚栋、邹继础、彭德昭、陈善瑜、郭祐诚等多位师长协同硕博士班研究生孙维隆、杨政郎、江振玮,分别以个人专业研究领域,发表学术研究报告,双方就两岸城乡差距、经济转变、经济与产业、金融体制、区域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政策导向与效应等议题进行热烈的交流讨论。 除学术研讨会之外,5月4日经济系的师长们也与武汉大学来访学者举行一场座谈,双方除介绍各系的现况以增进彼此了解外,并研议两系未来合作事宜,会中达成日后两系继续以研讨会、教师互访教学、共同论文发表以及交换学生等模式相互交流的共识
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内的红砖建筑,有着鲜明的欧式风格,校园宏伟大气,展现出华东政法大学校园的庄严肃穆之感。明法楼,为松江校区的公共教学大楼,分为东楼、西楼两栋主体,并在四楼设有连接走廊,中庭有一片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 华东政法大学原名华东政法学院,于2007年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有长宁和松江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00余亩
阿盛总会找到最适切的细节来“再现”农村社会的生活,就内行人来说,他才真正了解乡土的“土”味,并且是靠他扎扎实实的生活经验累积起来,并靠他与城市生活长期比较以后体会得到的。就这样,他为台湾的“乡土文学”增添了一笔异彩。 阿盛是恪守传统、念旧,并且深知感恩而“有愧于心”的
圆满成功:“两岸社会理论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期:2016年11月25日(五) “两岸社会理论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2016年11月25日,由东吴大学社会系,北京大学社会系共同举办,台湾艺术与文化社会学会协办的“两岸社会理论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此次会议结合二十三位台湾与大陆的学者菁英 ,就社会学理论与文化研究领域发表精彩文章,吸引全台包括台大,清华,台师大,东海,屏东大学等超过一百三十名师生莅临会场聆听,挤爆东吴大学外双溪国际会议厅。现场讨论热络,交锋激烈,为台湾少见精致,高水准的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