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地球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弘扬伟大航天精神,在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政治工作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下,中国航天基金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发起的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于日前启动。 此次活动由《国防科技工业》杂志、《中国航天报》、腾讯科协承办,合作政务媒体包括中宣部“学习强国”公众号、国资委“国资小新”公众号、团中央“共青团中央”公众号、“腾讯科协”公众号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在2019年国际宇航大会上,86岁的戚发轫院士获得了本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 Hall of Fame)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动空间科学技术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戚发轫院士是我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颗来自美国的高空卫星拍摄到的印度夜光比中国的要亮得多。 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世界超级大国,拥有数百颗先进的人造地球卫星,构成地球上最强大的卫星网络。这些卫星配备高科技仪器,不仅可以监测全球气候变化,还可以用来传输数据、执行各种高空侦察任务、实时定位和跟踪等功能
万博手机版max网页版登录(简称建龙万博手机版max网页版登录)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美丽的丹顶鹤之乡齐齐哈尔市,隶属于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500强企业),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国家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中******的一座特殊钢制造厂。公司始建于1952年,自建厂以来就立足为国防、军工及国家各行业重大技术装备的生产提供关键性的特殊钢材料,曾为中国******艘核潜艇、******颗人造地球卫星、******座原子能反应堆、******枚洲际导弹等八个国家******提供了关键性的合金钢材料,并在火炮用钢、炮弹钢、坦克及装甲车辆用钢、舰艇用钢、核能用钢、航空用钢、航天用钢等七大领域的关键特殊钢研制、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敬爱的周总理曾亲切地称她为祖国的“掌上明珠”,赞扬其在新中国建设中特殊的贡献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乐曲《东方红》响彻太空。从1958年提出设想计划,定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宏伟目标,到1970年“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升空,十二年的时光里,中国的航天勇士们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凭借着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最终让中国卫星闪耀太空。那么在这十二年中,是哪些航天勇士为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贡献了自己的学识与力量?在这条漫长的造星路上,中国航天人又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和曲折呢?本期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付丽莎副教授做客现场为您精彩讲述
2016年4月21日上午,公司工会、团委组织工会及团干部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进行参观,感悟航天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上午10时,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大家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同比例的卫星,这不禁将大家的记忆带回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在载人飞行器实物面前,大家近距离观察了人造卫星、发射器、地面站系统。展览馆陈列了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一号、神舟九号的研发历程,在讲解人员的详细介绍下,大家了解到我国最新的空间技术研究取得的成就,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自豪
中国赠埃塞俄比亚的一颗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一天对于中国和埃塞俄比亚两国人民都是值得庆祝的日子。这体现在中非合作的丰硕成果上,中方愿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气象和遥感应用设施和教育培训援助,提升非洲国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目的是帮助埃塞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农业等领域研究,中国再次帮助非洲国家发射卫星
9月16日,福州,“航天工业不仅是宇航员的职业,航天工业还必须从婴儿起步,从我们中学时代起,就培养一种航天精神的传承,并探索神秘的兴趣。以这种方式,我们值得时代 。”中国宇航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峰在16日表示,院士和专家参加了在福州福州举行的2020年中国航天会议
manbext网页登录集团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manbext网页登录)隶属manbext网页登录集团有限公司。1962年始建于四川泸州1965年搬迁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 、生产和试验基地,被誉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是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缩影和见证。 50 多年来,manbext网页登录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献身航天、服从大局、团结协作、严谨务实”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十余项“第一”,成功研制出百余种型号战略、战术、宇航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荣获国家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奖460余项,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气象卫星的轨道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太阳同步轨道,一种是地球静止轨道。按照前一种轨道运行,卫星每天对地球表面巡视两遍,其优点是可以获得全球气象资料,缺点是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观测两次。 若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则可以对地球近1/5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用四颗卫星均匀地布置在赤道上空,就能对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气象状况进行连续监测;它的缺点是对纬度大于55度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