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规划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 中国防痨协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预防控制学组委员。 陕西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陕西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副会长,陕西省艾滋病协会副理事长
日前,工信部发布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动力电池配套的管理进入了正轨,强化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过程,以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据了解,工信部两条征求意见稿明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的范围,包括经使用后剩余容量及充放电性能无法保障新能源汽车正常行驶或因其他原因拆卸后不再使用的动力蓄电池;报废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经梯级利用后报废的动力蓄电池;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报废的动力蓄电池
1.拟订全县环境保护规划;组织拟订和监督实施国家、省、市、县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 2.指导和协调解决县内各地、各部门以及跨区域、流域的重大环境问题;调查处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协调全县跨区域的环境污染纠纷;负责环境监察和环境保护行政稽查;组织开展全县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活动。 3.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按有关规定审定开发建设活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在环保政策密集落地的背景下,PPP项目多点开花,水处理行业蓬勃发展。在工程项目大量投资和稳定运行中,水处理细分领域迎来了全面利好,膜产业高速发展,正成为水处理行业的新增长极。 近年来,随着反渗透技术、过滤技术的不断改进,膜产业在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净水市场、全球海水淡化市场等领域的主导者
摘要◆86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项目总投资超过24亿元 范围涵西宁、海东、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 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 86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总投资超过24亿元,范围涵西宁、海东、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 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批复,日前由环保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实施。青海省86个项目列入《规划》,项目投资超过24亿元
2022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0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旨在宣传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聚焦《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通过广泛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推动落实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职业病防治的浓厚氛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环境报记者 蒋朝晖 昆明报道 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为组长的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第二考核组,日前对云南省2009年度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周建指出,要充分认清滇池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着力攻坚克难,加快治污项目实施进度。 考核组听取了云南省政府的工作报告,仔细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深入滇池环湖截污和环湖公路、昆明市第一至第八污水处理厂、安宁市垃圾处理场等23个项目和点位进行现场检查,并就有关情况进行了反馈
作为第五期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五年专项规划,《规划》立足我国水污染防治长期历史进程,以细化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要求和任务措施为基本定位,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三水统筹”的系统思维,以控制单元为基础明确流域分区、分级、分类管理的差异化要求,为各地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南。 《规划》落实“水十条”编制实施七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兼顾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西北诸河,将“水十条”水质目标分解到各流域,明确了各流域污染防治重点方向和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重点,第一次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在全国1784个控制单元的基础上,《规划》筛选了580个优先控制单元,进一步细分为283个水质改善型和297个防止退化型单元,提出了优先控制单元主要防治任务,实施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
新材料所密切关注于公益性技术研发及服务环境工程材料创新团队通过对海河流域徒骇河、马颊河水质状况的调查研究,及时跟踪了解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了溯源解析,为环保部门进行污染源的有效管理及水质净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通过对山东省重点污染河流、湖泊、河流入海口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大范围河流、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出8种重金属的环境质量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在全省17地市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中得以成功应用,从而为摸清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底数、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提供了基础, 如此系统、全面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在全国还是第一次,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在全国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重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跨区域调水生态补偿的研究,探索建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重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跨区域(省内、省际间)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对策建议,从而为解决南水北调沿线,特别是南四湖流域水质,促进南四湖流域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其他流域补偿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2008年度的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近日揭晓,我院承担的两个项目榜上有名:《山东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荣获二等奖;《山东省环境污染防治规划(2006年——2020年)》荣获三等奖。 由我院尹作成副院长、黄莹主任承担完成的《山东省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项目,细致分析了环境污染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重点用地行业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识别了土地利用中不合理的空间布局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环境容量与生态环境区域和重点保护区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急需整理恢复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和调控指标,提出了合理可行的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土地利用模式与措施。该课题结合土地问题研究生态和环境保护是全国首创,也是首个针对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研究土地合理利用的课题,成果在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和关联调控性指标体系研究方面有突破和创新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