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三号
导读: 在搭载“北斗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后的一个月,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托举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升空。它们在太空中谱写着中国航天强国交响乐的雄壮序曲,写下了中国航天强国史诗般的雄壮序章。我国不仅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航天大国,而且在大踏步地向着全面航天强国挺进
随着耀眼火光和隆隆轰鸣声,12日早晨7时1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直冲云霄。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卫星总设计林宝军告诉记者,这两颗卫星上的新技术占比超过70%,不仅打破了航天界一颗卫星上新技术占比不超过30%的不成文规定,还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全国产化。 此次是北斗团队首次执行“一箭双星”任务,这与卫星的大幅“瘦身”密不可分
7月8日,远望3号船船长倪留国(前左)等在驾驶室。 7月8日,远望3号远洋航天测量船完成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海上测控任务,安全抵靠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为历时1个月、航行3万里的本次航程画上圆满句号。 远望3号船是我国第二代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担负对卫星、飞船等航天器的海上测控任务,建成以来共出航52次,圆满完成以神舟、嫦娥、北斗为代表的83次海上测控任务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中星9A依靠卫星自身推进器成功入轨。 2017年6月19日,长征三号乙遥二十八火箭发射中星9A卫星过程中运载火箭出现异常,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准确实施10次轨道调整,卫星于2017年7月5日成功定点于东经101.4°赤道上空的预定轨道
10月30日零点5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秋夜静谧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成功地将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随后太阳帆板和天线顺利展开。这是我国首次向拉丁美洲用户提供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实现了我国继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之后的第二颗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通信卫星的整星出口。该星的成功发射对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实现从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型、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3月17日 新闻网 浏览次数:30 哈工大全媒体(苏胜新/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图)3月17日16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三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农作物估产、环境治理、气象预警预报和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由我校航天学院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星上智能处理载荷,继今年1月13日随遥感三十七号卫星升空后再探苍穹,后续将作为核心载荷助力本次任务顺利完成
3月10日0时28分,中星6C卫星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0次发射。 中星6C卫星由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企业运营管理,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提供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服务。中星6C卫星是一颗新增广电专用传输卫星,将定点于东经130度,星上设计25个C频段转发器,覆盖中国及周边、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南太平洋地区
中新网四川西昌4月20日电(郭超凯)北京时间4月20日22时41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100次,截至目前,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唯一达到百次发射的单一系列火箭。 据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种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
8月6日零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1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首发星。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也是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空间段计划由多颗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组成
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三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我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距离北斗三号系统建成,仅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