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学
支持暴胀理论的宇宙学家,会把所有10的负30次幂秒后的音乐都冠上“后-”之名。 [1]金属:金属量是天文学和物理宇宙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恒星之内除了氢和氦元素之外,其他的化学元素所占的比例(这个术语不同于一般所认知的“金属”,因为在宇宙中氢和氦的组成量占了压倒性的大数量,天文学家将所有更重的元素都视为金属。 [2]暴胀理论:于1980年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阿兰·固斯(Alan Guth)提出
发稿时间:2020-05-18浏览次数:10 报告人: 王建民,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7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系, 199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获博士学位, 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 ,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曾获德国A.V. Humboldt基金, 在Tuebingen大学、 京都大学、 以色列Tel Aviv大学工作
武向平,男,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主要从事宇宙学的研究,领导了在新疆天山地区进行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科学实验。曾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励
美国天文学家利用韦伯太空望远镜,展开针对宇宙早期阶段的研究。该太空望远镜拍到相信在宇宙大爆炸后5亿至7亿年前出现的6个巨大星系,令天文学家大吃一惊,因为当时的宇宙只有当前年龄3%的极早时代,理论上是不可能存在如此巨大星系,因而打破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天体物理学助理教授尼尔森(Erica Nelson)指出,这些星系在当时不应该有时间形成,因为这些星系是如此巨大,完全颠覆人类的宇宙学理论
12月1日上午十点,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建民研究员应邀到我院开展学术交流,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光干涉时代的超大质量黑洞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我院副院长董爱军主持,天文系老师、以及热爱天文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报告伊始,我院副院长董爱军老师代表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对王建民研究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王建民研究员的学术方向、工作经历和科研成果,董爱军指出王建民研究员长期从事类星体和超大质量黑洞研究,科研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
《人类的起源》是理查德・利基写的一本历史类的电子书,精校藏书为您提供《人类的起源》epub、mobi、azw3电子书免费下载。 ● 达尔文的人类进化“一揽子”学说主导学术界100年,却在20世纪80年代被证伪。那么,在1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究竟如何胜出—— 是东非大裂谷的出现,导致了某种灵长类动物离开大树、用两足行走吗? 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兽骨,来自先祖打来的猎物还是拣来的腐尸? 拉斯科洞穴中摄人心魄的野兽壁画,是巫师在癫狂的仪式中创作出来的吗? 150万年前的直立人就已经能够流利地交谈了吗? “意识”这个生命的奇迹,从欺骗行为、埋葬仪式中可否寻到蛛丝马迹? ● 理查德·利基以直立人骨架“图尔卡纳男孩”这一20世纪古人类学最重要的发现为起点,清晰明了地勾画了人类进化的四大阶段:700 万年前人科的起源;两足行走的猿类的“适应性辐射”;250 万年前人属的起源;现代人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是理查德・利基写的一本历史类的电子书,精校藏书为您提供《人类的起源》epub、mobi、azw3电子书免费下载。 ● 达尔文的人类进化“一揽子”学说主导学术界100年,却在20世纪80年代被证伪。那么,在1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究竟如何胜出—— 是东非大裂谷的出现,导致了某种灵长类动物离开大树、用两足行走吗? 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兽骨,来自先祖打来的猎物还是拣来的腐尸? 拉斯科洞穴中摄人心魄的野兽壁画,是巫师在癫狂的仪式中创作出来的吗? 150万年前的直立人就已经能够流利地交谈了吗? “意识”这个生命的奇迹,从欺骗行为、埋葬仪式中可否寻到蛛丝马迹? ● 理查德·利基以直立人骨架“图尔卡纳男孩”这一20世纪古人类学最重要的发现为起点,清晰明了地勾画了人类进化的四大阶段:700 万年前人科的起源;两足行走的猿类的“适应性辐射”;250 万年前人属的起源;现代人的起源
乔治•斯穆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受聘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名誉教授。出生于1945 年2月20日,1966 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双学士学位(数学和物理),1970 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粒子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从事天体物理学、宇宙学研究
《Astronomy》天文学杂志于1973年8月创刊,以月刊形式出版。是由位于威斯康辛州沃基肖(Waukesha)的卡姆巴克出版社(Kalmbach Publishing)出版。读者群主要是对天文学有兴趣的业余人士,针对未来天象、天文仪器的新科技、天文摄影等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天文台空间科学部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为黑洞、中子星、宇宙学和空间天文。担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伽马暴偏振实验、“慧眼”天文卫星以及若干大型国际合作空间天文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入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是科技部973项目“黑洞以及其它致密天体物理的研究”的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