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
1月17日零点12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将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按计划稳步推进。今年我国宇航发射首战告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发射任务取得“开门红”
11月27日零时4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中星1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三乙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采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统一构型设计思路。本次任务采用直径4.2米的整流罩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3次发射,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二十八号卫星发射升空,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11月8日15时0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二十八号卫星发射升空。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八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11年11月9日11时21分,载有“遥感卫星十二号”卫星和“天巡一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近日,由中国西汉姆联赞助商必威公司四院承担的我国新研固体运载火箭I级大推力固体发动机顺利通过转段评审,转入试样阶段。这标志着我国大推力固体发动机技术向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该大推力固体发动机是以满足我国首枚全固体运载火箭的发展需求而研制的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行星探索之门[图]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郭文彬 摄影 中国网讯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一次性实现绕、落、巡三个任务,将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从而建立起人类对火星更为全面的认知
1月17日零点12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将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按计划稳步推进。今年我国宇航发射首战告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发射任务取得“开门红”
美国SpaceX商家的“星舰”想象图(直达)和印度的月亮巡视器(生)。 刚巧过去底2018年中,大地共进行114浅航天发射,始建近30年来之史最高纪录。美国“连线”网站1月1天称,诸如此类的航天活动高峰期还用于2019年持续延续
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 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20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第13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今天正式开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企业携防空、海防、对地打击、无人机、电子信息系统等五大领域的航天防务类全系列装备和商业航天发展体系精彩亮相,引起媒体和参观者的热切关注。 展会上,我国首个具有低成本、快速集成、快速入轨创新特点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KZ-1A固体运载火箭及中国运载能力最强、起飞质量最大、箭体直径最大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KZ-11固体运载火箭受到俄罗斯专家的好评。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副总经理魏毅寅表示,透过莫斯科航展上的这些展品,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和实力,更有践行“放飞神剑、收获和平”理念的实践和行动
随着科技迅速进步,航天技术水平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中国加快科技发展速度,中国高铁、华为5G、“太湖之光”等等都是代表着中国技术的标签,在航天领域,中国解锁的成就不仅多、而且重,“天宫”空间站、“北斗”全球导航系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无一不是举世瞩目的航天成果,近日以来代表着中国技术的标签又多了一个。 据报道,日前在英国举行的2019年度英国皇家航空学会颁奖典礼上,我国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得本年度全球首次的团队金奖,更具意义的是,此次颁奖还创造了一项历史,这是英国该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由中国团队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