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本文摘要:[环球时报报导 回国酒泉特派记者 刘扬]7月25日13时整,这是将在中国航天升空史上被忘记的一个里程碑时刻:中国民营运载火箭构建了零的突破。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当天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准确送到预计300公里圆轨道。 据《环球时报》记者理解,在这次“双曲线一号”送到太空的多颗卫星中,还隐蔽着一个“白科技”——“北理工1号”卫星上的“空间帆球技术”
曾经亲眼目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4年9月27日,又见证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0次发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我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成功送上太空。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第38次成功发射。 1996年10月20日,也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是长征二号丁火箭,发射第17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写下了中国航天连续成功记录的第一笔
2022年8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8次执行发射任务。 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着陆场,其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和在轨服务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记者安普忠、王凌硕)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2022年8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8次执行发射任务
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公众号公布了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验项目清单,吉县苹果种质位列航天育种材料之中。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31.5克吉县苹果种质作为112家单位1300余份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航天育种材料之一,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前往太空进行空间诱变育种试验
今早又发了一颗卫星,可玩“太空自拍” 今天7时40分,我国首颗专门用于验证软件定义卫星关键技术的新技术试验卫星“天智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搭载成功发射。 这是一颗以计算为核心的卫星,整星重约27公斤,运行在50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 (▲ 长二丁火箭点火升空,陈立 摄,来自航天科技集团) “天智一号”由中国科学院立项,中科院软件所牵头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航天九院771所、中科院光电院、中科院西光所等单位参与研制是规划“天智”系列的首颗技术验证星,同时也是全球首颗实际开展工程研制并发射的软件定义卫星
10月9日12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继2008年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和2012年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之后,中委航天领域合作的第三颗卫星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发射升空,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送往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阶段飞行任务圆满完成。 此次长征二号F遥十五火箭搭载的“黑匣子”全部由我校研制,主要用于火箭飞行过程中关键部位力学参数的采集和多路图像数据的存储。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我校李锦明老师带领的团队对“黑匣子”技术不断改进完善,为祖国航天事业从无人到有人、再到空间站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祖国的怀抱。 历时183天的飞行乘组,神舟十三号不但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的新纪录,还创造了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回等航天新纪录。 神州十三号的凯旋回归,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大幕
4月26日12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欧比特公司运营的“珠海一号”5颗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吴燕生,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袁洁,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在北京指导发射。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十一固体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
青科大传来消息 两颗"青岛元素"卫星发射升空! 9月19日,“西海岸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十一号遥七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五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 “西海岸一号”是“珠海一号”卫星星座重要组成部分,由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建设和运营。这是首颗以国家级新区命名的卫星,总质量70kg,轨道高度500km,具有优异的图像信息采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