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著
郝海龙,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法国 UCP 经济分析硕士。在大学四年级即在北京新东方学校担任 GRE (北美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讲教师,为首批新 GRE 讲师,并担任在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首次新 GRE 教研会议的教师培训师。后来曾任在线教育机构朗播网教研总监,除讲授 GRE 课程外,主持研发了多款针对 GRE / GMAT / SAT / ACT 的在线教育产品,并讲授修辞与逻辑、逻辑基础等课程,与另一位名师杜昶旭合著有《GRE 填空解题六步法》
自明末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国始,就遇到第一道门槛,亦即西方话语如何转译为汉语。而系统化解决该问题则是在晚清,由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共同跨越这一障碍。当时的中国学者不懂西方语言,多数传教士也不能用中国语言准确表达西方自然科学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西方科学对于中国语言是全新的知识领域,无对应的表达方式
岳海涌,男,1963 年年7 ?生于定西,汉族; 1979 年年12 月参加工作。1987年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在该校哲学系和法律系先后获得哲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于1987年年6月起,在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工作至今;是2008-2009 年年度“西部之光” 访问学者(在中央党校政法部政治学教研室访学);曾五次获得甘肃省委党校“ 优秀教师” 荣誉称号
应我校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刘全国教授将于11月28日来我校做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专题教学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参加!报告的具体安排如下: 报告人简介:刘全国,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陕西师范大学第六、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国际多语教育学会(IAME)执行理事,中国区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翻译与生态翻译研究会常务理事,西部地区外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翻译协会国别与区域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与研究协作组副组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含1项重大招标课题),教育部各类项目3项(含1项后期资助重大课题);出版专著、教材、译著近10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民族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相关研究成果被收录进Multilinbgual Matters,Oxford University Press等出版社出版的专著;获国家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奖、省社科成果奖、省高校社科成果奖等10余项。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翻译学,多语教育与多语教学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学科是陕西省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也是计划单列联合培养博士点,该学科以姚穆院士为领军人物。姚穆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纺织材料和纯化纤仿毛技术的研究。开拓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新领域为我国极地服、宇航服和作战服等服装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为高校一批具有丰富的一线英语经验的老师集体编写。本书包括外语课程改革与教师能力研究、外语教学实践与文学作品研究和外语学习感悟与反思三个部分。作者从教师自身素质与技能、学生接受状况、师生互动、专业发展、改革探索等多个方面探讨,多是自已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心得
本书选取了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18部外国教育经典名著,在内容上包括教育理念、课程教学、智力培养、道德发展、儿童发展、教育评价等方面,摘录其中最精华的内容供读者阅读,在“导读”中对教育家的生平活动、教育思想、影响及评价等做了简要概述和解析。本书对中小学教师和教育专业学生深入理解教育经典的丰富内涵和内在价值、提高理论修养具有较大的意义。 主编:单中惠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在明(1942.07.04-2009.12.04)岩土工程与工程勘察专家,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河南省济源市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后在美国和加拿大做访问学者多年,曾任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 从事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专业生产和研究工作,负责重大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项目的策划、实施与审定。主持的重大项目在百项以上,解决了很多难度很大的工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