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
2022年微生物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研究助理(全职博士后)招聘启事(长期有效)[2022.03.02] 微生物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郑艳宁研究组招聘启事[2023.03.16] 微生物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胡松年研究组招聘启事[2023.03.06] 微生物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杜文斌研究组招聘启事[2023.03.06] 微生物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华研究组招聘启事[2023.03.03] 微生物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佳鑫研究组招聘启事[2023.02.20] 微生物所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高福研究组招聘启事[2023.02.20] 微生物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啸研究组招聘启事[2023.02.1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23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招聘启事[2023.02.10] 微生物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招聘启事[2023.02.02] 微生物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单淳敏研究组招聘启事[2023.01.31] 微生物所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戴连攀青年研究组招聘启事[2023.01.31] 微生物所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毕玉海青年研究组招聘启事[2023.01.28] 微生物所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赵欣青年研究组招聘启事[2023.01.09]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以下简称“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学术性月刊(ISSN1009-2501,CN 34-1026/R),创刊于1996年6月(季刊),1999年获正式刊号,2002年改为双月刊,2004年改为月刊至今。创刊人孙瑞元教授是全国著名的定量药理学家,编委会成员多为国内外医药界不同专业的知名专家和教授。本刊于2001年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学会提供的专项基金资助,2003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版(CSCD)收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隶属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事业单位,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学科齐全、水平最高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邱金龙研究组主要从事植物抗病信号转导以及植物生物技术通用方法的研究。 现因研究需要,拟招聘博士后2名
12月14日下午,应澳门彩网官方网址邀请,河南农业大学刘小军教授在成都校区4c-606作了题为“多组学联合分析研究鸡产蛋性能调控的分子机制”的学术报告。40余名动物科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聆听报告。周光斌教授主持报告会
近年来,一批“90后”青年学者不断走向学术前台,同时他们也受到外界舆论高度关注。南方医科大学近日引进的李琳教授便是最新一例。 澎湃新闻注意到,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9月16日更新信息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从检测某些类型癌症的易感性,到确定遗传性疾病的治疗计划和识别病变细胞中的缺陷基因,康民国际医院的基因检测都是一种可能挽救生命的肿瘤学工具。 2020年4月,医院新增了一个可检测500种基因的扩充版基因检测组套,用于对肿瘤组织进行研究,这为那些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确诊的患者提供了新颖治疗方法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我们还采用了一种新的液体活检基因检测组套,通过血浆提取的DNA检测癌症复发
2016 年生物信息学与智能信息处理学术会议(BIIP2016)定于2016年7月1日至7月3日在长春市君怡宾馆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 会议旨在广大从事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人工生命及其他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智能信息处理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与智能信息处理的发展和进一步交叉
蛋白组学是源于蛋白质与基 因组两个词的杂合,意指“种基因组所表 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 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的研究。相对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旨在认识细胞内全部表达蛋白,包括表达蛋白的数目、水平及其 更新,它们的序列和一切转译后对序列的修 饰,以及蛋白与蛋白、蛋白与其他分子之间 在细胞内、细胞膜和细胞外的相互作用等。 蛋白组学分析方法包括分离和提纯蛋白;测序部分或完整序列;识别功能和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12月批准立项,依托中国农业科学 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建设,1992年1月投入正式运行,并对国内外全面开放。现任实 验室主任为周雪平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方荣祥院士。 实验室主要从事原生性植物重大病虫害、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植保生物功能组 中高等级农业生物安全核心实验室学和重要农业转基因生物 环境安全性研究,重点研 究和解决农业有害生物的 灾害形成机理,发展农业 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与综合 治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和 新方法,实现农业有害生 物的可持续控制
药物体内代谢、转运及药物作用靶点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影响药物的体内浓度和敏感性,导致药物反应性个体差异。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药物基因组学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相继涌现。药物基因组学已成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评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指导新药研发和评价新药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