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
本书以历史为纬,以苏共组织制度的衍变为经,依据苏共高层领导的经典著作和苏共历届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关于苏共组织制度安排的相关文献,对苏共组织制度的沿革与变化做一番全方位、宽领域与多角度的梳理与解析,追溯其历史运动轨迹,显示其组织制度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成效与失误。利用“旁观者清”的优势,在探讨并弄清苏共组织制度的逻辑起源和发生学过程的基础上,正本清源,对苏共组织制度的流变进行反思与检讨。 刘国华,副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方向硕士生导师,现在四川旅游学院思政部工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由原隶属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首义校区、南湖校区
为了从考古学上探究三韩时代(大致是中国的秦汉时期、日本的弥生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考古学视角下三韩时代的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7年9月22日在韩国釜山博物馆举行。这次会议,是由韩国釜山博物馆和日本长崎县埋藏文化财中心联合举办的,当地文物考古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市民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韩日专家集体讨论 会上,中日韩三国的4名学者先后作学术报告,分别从陶器、铁器和铜镜等方面就当时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
路育松,女,中共党员,编审。现任中国历史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 200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喜爱散文的朋友恐怕没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出版八年来居高不下的销售量早已让她深入人心。读过了《山居笔记》,读过了《霜冷长河》,不知你再读她时是否还会体味到在文化旅途上的丝丝苦楚。本书是余秋雨先生的一本杂文集,其中的文章大多涉及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反思
环境史,简而言之,就是由生态学的知识基础,探讨在历史时间的架构下,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与变迁。故环境史家在界定其研究内容时,都认为它不仅讨论人类本身的问题,还探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范围--环境史家试图扩大传统史学的研究范畴,使之超越阶级、性别、种族等议题,进而深入地往下探索,直触地球本身,以之作为历史研究的目标
在电子产品泛滥的互联网时代,如果说一些成人的心是浮躁的,那一些孩子的心就是狂躁的。套用有些小学老师的话:“那些孩子分明是一匹匹小烈马呀。” 近代以来所谓"国学"一词,有学者认为源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荷田春满等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国学"之称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1.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著作,系统而深刻地讲述了两晋这段充满战乱的时期,加上作者旁征博引和深入剖析,本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易中天强烈推荐。 2.读史以明鉴,读历史学家的名家大作,学到的不止是历史,更多的是吕思勉先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史学观点。 3.听国学大师洞悉纷繁事件背后的历史要义,揭开两晋南北朝纷争的历史真相,讲述动荡社会下的民族大迁徙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张京华专栏! 摘 要: 子学以“入道见志”为基本原则,史学以“实录”、“良史”为基本原则,二者区别显著。《史记》最初的书名为《太史公》或《太史公书》,它既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子书,司马迁兼有史家与子家的二重身份,或者说他是以史家的内容体现了子家的立场。后世对司马迁的褒贬不同的评价,可以由此得一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