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教会
经文 弗四11至14节 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装备不是用从人来的东西。扫罗的盔甲,不合大卫穿用,因为不是神预备的(撒上一七:39)。保罗不是用他的学问来训练门徒,也不是向人募捐收款;他对罗马教会说 :“我罗的密诀是:“我切切的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得坚固
(例句)夜里上主在神视里对以色列说:雅各伯、雅各伯;他回答说:我在这里《创世纪46:2》 雅各伯自从在雅波克河边第一次被改名以色列《创世纪32:28》之后,他的新旧名字同时出现在《圣经》的一节(verse一句话)里- 例如“...雅各伯...以色列”或“...以色列... 雅各伯”的情况竟然超过80处,其中《依撒意亚先知书》22处,《创世纪》13处,《圣咏》12处,《耶肋米亚》和《米该亚》各有5处,甚至《罗马书》里也出现1次,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出现较多的三部《经书》各举一例如下 -- 吾主发出一句相反雅各伯的话,这话临于以色列《依撒意亚9:8》 -- 雅各伯由贝尔舍巴(Beersheba)启程,以色列的儿子们扶自己的父亲雅各伯,和自己的孩子们和妻子,上了法郎派来接他的车《创世纪46:5》 -- 上主在雅各伯颁布了诫命,也在以色列立定了法令《圣咏78:5》 还有圣保禄写给初期罗马教会的信件里说:那时全以色列也必获救,正如经上所载:拯救者必要来自熙雍,从雅各伯消除不敬之罪《罗马书11:26》 上主自己为什么在给了以色列的新名字之后,还对旧名字雅各伯念念不忘?《经书》上为什么老是新旧名字相提并论?综合专门研究“梅瑟五书(Torah)”的圣经学家的解释大致是两个缘由; 一、雅各伯从小心存诡诈,偏偏又为上主所选,之间反差太大,必须经常并列,提示这两个名字是“同一人” 二、强调雅各伯才是“以色列人(Israelites)”的祖先(不是他的孪生哥哥厄撒乌) 由于达味建立的王国,在公元前九三一年分裂成以色列国(北国)和犹大国(南国)。在此之前,“以色列”纯粹是“人名” 是雅各伯的“新名字”;公元前九三一年之后,以色列除了“人名”、也可能是“国家名”,确实容易混淆。 在“梅瑟五书”里,当两个名字并列时,大致说来:如果说他是十二个儿子(十二支派)的父亲,通常会用雅各伯,但若要显示他是以色列人的祖先时,会用以色列(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形)
“…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 ~~罗马书12:1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保罗在这里介绍给读者的,并非只是个人的私德而已。他所关注的是这一个因着基督的死和复活所产生的新社群—基督教会,有什么独特之处。保罗盼望开始一个新的由基督徒组成的群体,他们的敬拜及奉献和传统犹太教相比是全然不同的
中世纪罗马教会视神职人员为圣品人员,信徒只为平俗阶层,马丁路德针对此流弊提出异议,主张“信徒皆祭司”(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他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书》中写道:“即除了职分和职务以外,在平信徒和神父、贵族和主教、宗教界和世俗界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根本的差别,更没有阶级地位的不同。” 受近世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兴起影响,教会发展有走向偏颇,把这信仰理解为每个信徒都是祭司,故无需假手于神职人员,信徒都可直接到上帝面前,处理一切属灵事工,包括施洗、祝餐和宣讲圣道。这是对路德“信徒皆祭司”的误解,使信徒的祭司职分受到另类被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