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
鱼龙是最为人所了解的海洋爬行动物之一。它体型与海豚极为相似,具有鳍状构造与流线形的头,十分适合游泳。鱼龙的游泳速度快得惊人,依靠它那相互成直角的叶轮片状的尾巴,时速可达40千米
本课程在动物行为学的近代研究和传统研究之间达成一个平衡,它整合心理和生物方法,并提供现行的动物学习、认知、寄生和互利共生资讯,包括精确的动物行为调查的所有阶段。 本课程可适用于专业/专家证书、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本学术课程专为研究所程度(硕士或博士)的学生所设计,亦能调整以搭配专业、专家或学士课程的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为冠状病毒其中一种,易发生在春季和冬季,主要通过接触、空气、飞沫传播。冠状病毒可通过禽类、人类和动物等脊椎动物传染。冠状病毒可防、可控,如果没有出现乏力、干咳或发烧等疑似症状,需要做好各种防护,室内勤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或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以免接触病人
新年伊始,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突然迅速蔓延,牵动千家万户。在疫情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 在全民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河南省昊隆集团身为长垣企业的中坚力量,毅然投身到疫情防控行动行列,于2月初,集团向蒲西街道、市书法协会、南蒲街道等单位捐款近30万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7日消息 英国每日电邮报道,近日科学家观测到两例野生蛇的孤雌生殖现象,这是首次记录到脊椎动物在它们自然栖息地的这种现象。 怀孕北美响尾蛇的脱落物样本的遗传分析表明,这两条蛇在没有和雄性蛇交配的条件下进行了生殖,这种现象以前只在蛇被囚禁的条件下才观察到过。 据科学家称,这项发现表明动物中的孤雌生殖现象可能比预想的更为普遍
陶器自旧石器晚期出现以来,就在中国的考古遗址中广泛出土。古代先民利用陶器烹食、制酪、酿酒、染色等,这一系列活动都可能在陶器表面形成炭化物,甚至一些有机分子可以残留在陶器疏松多孔的胎体里。通过对陶器中这些有机残留物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很多先民生产生活方面的信息,比如他们利用了何种动植物资源?如何制备这些产品?不同的陶器分别有什么功能?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杨益民课题组与青海省考古所王倩倩等人合作,利用红外光谱、气质联用、扫描电镜和同步辐射显微CT等手段对青海大通长宁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时期双耳罐内的炭化残留物进行了系统分析
青龙河省级湿地公园位于文登区东南,大水泊、高村镇境内,以青龙河为主体,北起坤龙水库,南至305省道,总面积561.1公顷,现状湿地面积358.9公顷。湿地公园是集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科普宣传与科研监测为一体的典型的河流湿地公园。公园内共有微管植物246种,国家重点保护保护植物3种,山东省珍稀濒危物种4种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杨军是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他介绍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的现场文物保护情况。“该墓的考古发掘,本着‘慎之又慎,确保文物万无一失’的原则,始终将文物保护放在首位。”杨军说,在制定考古发掘方案和确立考古工作的技术路线时就考虑了文物的现场保护,包括运用高新科技手段、推行项目管理制度和多团队协作机制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