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性
话说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小约10公里的陨石,击中了现今墨西哥犹加敦半岛,造成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全数灭绝。时至今日,恐龙这个充满神秘感的古生物,真的消失在地球了吗?古生物学家认为,恐龙并没有在大灭绝时消失,只是长了羽毛,往天上飞去,演化成了现在的鸟,鸟类被称作“活着的恐龙”或是“会飞的恐龙”继续称霸着地球。 “消失的地球霸子-恐龙特展”以拟真的恐龙,重现各类型恐龙的样貌与生活型态带我们回到白垩纪与侏罗纪一探究竟
华南虎 拉丁学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厦门虎,南中国虎)。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亦称“中国虎”,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
长颈鹿是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其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长着豹纹的骆驼”。它们是世界上现存较高的陆生动物。站立时从长颈鹿的头到脚可达到6-8米,体重大约为700千克,像刚出生的幼崽就有1.5米高,皮毛颜色花纹有斑点和网纹型,头的额部较宽,吻部较尖,头顶上有一对骨质短角;四肢高而强壮,前肢比后肢稍微长点
开角龙 chasmosaurus,又名加斯莫龙、隙龙、裂头龙或裂角龙,是角龙科恐龙的一属,生活于上白垩纪的北美洲,头盾的大型洞孔。 它们最初被称为原牛角龙(Protorosaurus),但之前已由其他动物拥有这个学名。在角龙科中,开角龙是属于中等体型的恐龙,身长约有5-6米长,体重约3.6吨重
当大家在公园草地休憩玩乐时,有没有想过为何草儿如此幼小脆弱,被我们踏过后 却看似毫无损伤,更会继续生长呢? 那就要从“分生组织”讲起……植物的分生组织会进行细胞分裂,让植物生长。植物在地面以上的组织如叶子、花朵都是源于“茎顶端分生组织”,而一般植物的茎顶端分生组织位于茎部较高的部分。 草儿们长得矮小,是牛、羊等草食性动物的主要食粮,在长年的进化下,草儿的“茎顶端分生组织”位于底部靠近泥土的位置,尽管分生组织以上的叶被吃掉,若分生组织还在,根部有足够的营养储备,叶都能够再生
自然界以肉为主食的动物中,我比较不喜欢犬科,比较喜欢的是猫科,特别是大猫。 不过,犬科中的狐属,有尖尖的耳朵和漂亮的皮毛,还比较好看呢。而犬科中的狼(Wolf,Canis lupus),也是值得喜欢的动物,但对我而言,猫科动物才是最重要的
东部大猩猩(学名:Gorilla beringei)[2]是一种大猩猩,且是灵长目中体型最大的。目前东部大猩猩分为两个亚种:东部低地大猩猩(G. b. graueri)是数目最多的,约有16000头[3];山地大猩猩(G. b. beringei)则只有约700头。另外亦有指在布温迪森林的山地大猩猩族群是属于第三个亚种,数量约占山地大猩猩的一半
竹节虫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但它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为丰富。它们是草食性的,许多物种在树冠层中不显眼地生活。它们具有半代谢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卵,幼虫和成虫
科学家们在中国安徽省潜山盆地发掘到了2枚恐龙蛋化石,里面满满是方解石晶体-水晶。这些球形恐龙蛋化石估计属于一种以前未知的恐龙物种,将其命名为Shixingoolithus qianshanensis。 研究人员在《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蛋“近似球形”,长105至137毫米,宽99至134毫米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