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树草原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位于非洲大陆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总面积大约为932万平方千米,和我国的陆地面积相当。撒哈拉沙漠大约形成于250万年之前,当时该地区气候趋向干旱,使得生物难以生存,逐渐形成了广袤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自西起自大西洋海岸,一直向东到达红海之滨
长颈鹿是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其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长着豹纹的骆驼”。它们是世界上现存较高的陆生动物。站立时从长颈鹿的头到脚可达到6-8米,体重大约为700千克,像刚出生的幼崽就有1.5米高,皮毛颜色花纹有斑点和网纹型,头的额部较宽,吻部较尖,头顶上有一对骨质短角;四肢高而强壮,前肢比后肢稍微长点
本书是一部有关生态水文学理论和方法的专著,主要涉及与水相关的、且发挥不同作用的4个主要方面:生活和生产供水、植物生产用水、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中涉及到的水要素、干旱。作者围绕水循环、植物生产、雨水等重要概念,分析全球尺度的淡水资源,对很多与人类和生态系统有关的水的功能及角色进行了分类,解释了对不同地区的雨水进行“绿”水(气体)和“蓝’水(液体)的分类及水资源利用的一些直接或间接的不同模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管理水资源的新的生态学方法。全书共10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五章)讨论了水的功能及不同功能中水流的一些生态水文学概况;第二部分(第六章至第八章)应用生态水文学观点详细分析了稀树草原地区关于人口增长和营养不良的困境;第三部分(第九章至第十章)阐述了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用水平衡,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土地/水/生态系统的一体化管理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清楚地球的碳循环轨迹。以德国马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克里斯蒂安·比尔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发表了两份研究报告,首次根据测量数据估算出地球上二氧化碳的自然释放和吸收量,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依据,这两份报告已刊登在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在全球采集数据和具体测量,首次回答了气候变暖所涉及到的一个全球温室气体平衡问题,即有多少二氧化碳通过人、动物和植物释放到大气中,又有多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这项研究对气候变化后果的预测比迄今的气候变化数学模型要准确和可靠得多
赤猴(学名:Erythrocebus patas),是分布在西非的一种猴子,为赤猴属的唯一物种,共有4个亚种。体长为85厘米,尾长75厘米。上体皮毛桔红色,像一个毛茸茸的外套;胸腹部和腿脚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