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
生物谷BIOON 2017年12月9日讯:当HIV-1感染免疫细胞时,这种病毒如此快速地迁移到细胞核中,以至于细胞没有充足的时间启动警报系统。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协助这种病毒迁移如此之快的蛋白。他们发现如果缺乏这种蛋白,这种病毒就会滞留在细胞质中,在那里,它能够被细胞的病毒防御系统检测到
基因流动可帮助作物适应气候变化(图)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人员在PNAS发表研究文章称,植物可以通过与极端环境下的植物进行基因流动或基因交换来提升自身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项目负责人、该学校进化与生态学教授Sharon Strauss带领研究团队对可适应多种环境的猴面花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对处于不同位置的猴面花进行研究发现,它们间的交叉授粉可使植物适应较温暖的环境,而温暖处的植物杂交后的表现比两个亲本都要好,这可能是它们结合不同的基因来适应温暖环境
个人介绍: 王东松博士,高级工程师。2017年获佐治亚大学博士专攻癌症治疗和癌症影像学的纳米医学研究。2017年至2018年在埃默里大学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工作
张炳教授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副院长,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环境管理与政策分析、环境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7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学者计划青年学者(经济学),2017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张纪岩,女,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杂志》副主编。2007年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2008年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新星”、2016年入选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拔尖人才”、201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过去半个世纪是科学大爆炸的时代,论文数量的指数增长,其根本原因是各种新的学科组合层出不穷。尤其是最近十年,计算机科学、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在不同学科攻城略地,通过与原有学科交叉而形成新的研究方向甚至学科。复杂性科学诞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雏形正是通过在传统物理、生物研究中引入计算机模拟工具,它是交叉学科研究的典型
易可可,男,1976年4月生,江西省萍乡市人,九三学社社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10月毕业于英国John Innes Centre/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
研究主要集中在复杂网络的实证与应用研究领域,以复杂网络,科学学,信息挖掘为主要研究方向。共计发文104篇(其中48 篇为近5 年发表),Web of Science 总引用2000余次,H 指数24。发表论文中有3 篇引用过百,单篇最高引313次
上世纪90年代初,千年尺度气候事件首次在格陵兰冰心中发现,揭示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年均温伴随着千年事件的发生可在短短数十年间可改变8-16°C,这意味着气候演变的非线性特征——当达到一个临界点之后,气候系统可能发生突变。为有效预测和应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可能发生的突变事件,降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气候突变这一科学课题,自发现以来一直是气候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大洋环流型的转变在气候突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人将从古气候重建和气候模拟两个方面,回顾突变事件的空间特征、触发机制和全球各圈层的响应机理,讨论目前面临的科学难题,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赖锦盛,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2004年,在美国Rutgers大学Waksman研究所博士后(Postdoc)和研究工作人员(Research Associ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