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
最近几年,中国重度雾霾已经很少发生,但中轻度雾霾仍然频繁出现。根据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中外科学家揭示了其发生机制。研究团队发现,在极低的二氧化硫浓度和中等大气相对湿度下,化学反应可快速生成 PM2.5 中的主要成分硫酸盐
吕为群,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生理学学术带头人,生理系系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比较内分泌学学会、上海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7年度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ID:594-504-017;本次会议对外开放,请加入会议者将个人姓名备注为真实姓名+单位) 简介:魏楚,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德国洪堡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能源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科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15项,全国性大型综合调查5项;出版中英文著作1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PNAS、Nature Energy等发表论文100多篇,担任7个国内外期刊的副主编、客座主编和编委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报告说,他们在实验中利用一种合成蛋白质成功阻断了艾滋病病毒对健康细胞的入侵。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研发出新的抗艾滋病药物。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介绍说,他们合成的这种蛋白质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关键蛋白质gp41,使其不能与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质发生交互作用,从而使病毒无法顺利入侵细胞
成功登顶珠峰可喜!但这一点却令人心忧··· 金属污染有多严重?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份研究揭示,在喜马拉雅山提取的积雪样本中,明显看到自工业革命以来出现各种重金属污染物的痕迹。 自2009年以来,我国有色行业因部分企业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环境问题频频发生:2009年陕西某县近千名儿童血铅超标,罪魁祸首是某铅锌厂
时间:4月6日(星期三)下午3:00 高天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端人才,南粤百杰。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Pharmacol Res 及Neurosci Bull副主编、精神健康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重大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神经保护及抗抑郁的研究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遗传倾向或会增加个体成功抵御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这一研究发现增加了研究人员对特殊遗传因素的理解,这些遗传因素会使得某些人群易患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同时还能帮助研究人员寻找新型抵御MRSA感染的疗法。 研究者Vance Fowler教授说道,如今,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日益流行,这就迫切需要科学家们理解哪些人群最易于感染这些病原体以及其为何会具有易感性。本文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一种特殊的基因突变似乎有助于MRSA患者解决其机体的血液感染问题
11月9日,强磁场科学论坛邀请吉林大学刘冰冰教授为论坛第九讲开讲。刘冰冰教授做了题为“High Pressure Induced Novel Structures in Carbon Nanomaterials(高压下碳纳米材料的新奇结构)”的学术讲座,科学岛上多个研究所的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纳米材料与块体材料相比,有着尺寸效应、限域效应和晶界效应等性质
“很多商业化学术期刊可能因此把我‘封杀’,但我还是要讲以下这个问题”,10月31日,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莫比乌斯”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十分尖锐地批评了过度依赖商业化期刊的学术评价体系。 “作为学者,我们依赖于学术界的评价,以获得工作、晋升、甚至奖项”,他提到,过去几十年,学术界把这个权威交给了商业化的学术期刊。“他们的编辑用没有意义的所谓影响因子来判断我们工作的影响”,“尤其在亚洲,我们的学术领导人用这样错误的评价来评判科研工作”
主讲人简介: 乔昂,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极端玻璃态实验室”团队成员,主要从事新型特种玻璃结构、性能与应用研究,基于第四类玻璃家族—有机金属骨架(MOF)玻璃研究方向,发现了具有超强玻璃形成能力的MOF材料,揭示了MOF玻璃短程结构的高度无序性。在Science、Sci. Adv.、PNAS、J. Am. Ceram. Soc.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纵向项目2项。2021年入选“湖北省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2020年入选中国科协“第六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曾获“第三届中国硅酸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