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
农学专业(含烟草方向) 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企业创建、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土壤学、植物营养、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等课程。 就业方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及相关部门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教学和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目前设置有5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傣医药学、康复治疗学、中药学、护理学、中药资源与开发5个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重点掌握傣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临床传统诊疗技术,同时熟悉中医和西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临床诊疗技术,能应用傣医学“四大”理论,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诊疗技术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防治,能在医疗卫生领域及现代健康服务业从事傣医临床医疗、保健、康复等工作,具有较强的挖掘、整理、传承、应用、推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傣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诊断学、临床疾病概要、中医内科学、傣医诊断技术、傣医方剂学、傣医治疗学、傣医皮外骨伤科学、傣医内科学、傣医儿科学、傣医妇产科学、中药学、中傣药学、中医方剂学
计算机及应用:我校重点专业,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室。主要学习掌握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常用软件、日常网络维护、网页设计制作、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知识。 武术保安与物业管理专业: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办,主要学习掌握格斗技术、水电安装维修、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杜晓华,男,1972年1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园艺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观赏植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收集保存三色堇种质资源900余份,筛选出耐热资源3份;完成了三色堇热胁迫转录组测序,克隆了三色堇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4个,为三色堇抗热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开发了三色堇EST-SSR标记,构建了三色堇与角堇种间遗传图谱,为三色堇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选育出三色堇与角堇自交系40余份,配制出杂优组合5个,为三色堇杂交F1代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艺植物种类识别》等著作和教材3部。主讲本科生《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和研究生《高级观赏植物遗传育种学》等课程
专家介绍:王少奎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育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植物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2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获作物遗传育种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吕为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洋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水生动物生理系系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比较内分泌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7、2018年度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是1999年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成立。1998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作物学一级学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它包括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点2个,拥有“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和“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育种学于197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被农业部评为重点学科, 2001年和2007年均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园林 主要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后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观赏植物学(含分类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设计初步、美术(包括色彩、素描)、园林工程制图、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艺术与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盆景学等
龚友才,男,1964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黄麻育种与种质资源研究,包括黄麻新品种选育技术与方法、性状遗传规律、种质创新、黄麻多用途开发等。1986年来麻类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与黄麻、红麻相关的研究工作,期间参加过英语、计算机培训等,并于2004年—2007年攻读并获得在职硕士学位,1998—2000年赴贵州挂职2年
荣廷昭院士50多年来,一直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培养硕、博士50余名;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四川省和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设计并成功实施了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了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途径,结合西南实际对传统育种方法进行了改良,多途径培育出雄性不育等育种新材料,筛选到了西南玉米转基因工程育种急需的优良受体自交系并成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