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陈奇云,曾任澎湖公学校教师,因与该校女老师相恋,遭女方家长反对,加上工作不顺,于是两人双双离澎,定居高雄。1920年代日本传统文学因新式教育的推动,在台湾渐流行,俳句、短歌成为台湾青年模仿的诗体,陈也开始俳句、短歌的创作,后因加入日人多田利朗主持的“南溟艺园”,才走向新诗写作,昭和6年(1931),其日文诗集《热流》出版。 陈奇云的《热流》可说是当日台湾新诗坛的先锋之作,在1930年代就能出版自己的诗集,可见其诗作有相当的水准,诗人羊子乔归纳出《热流》中诗作的特色,一为反映被压迫者的心声,另一方面为浪漫情调的自然流露
隐地,本名柯青华,浙江永嘉人,一九三七年生于上海。最初写小说,“一个叫段尚勤的年轻人”和“幻想的男子”,曾得到小小的掌声,遗憾的是,写小说的路已中断二十年。 五十六岁,突然写起新诗,写诗,表示一种率性,摆脱了商业企图心,出版原野反而变得宽广,不必处处迁就市场的起伏
5月30日,由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市文联、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淄博市作家协会、淄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建设书香淄博·共享诗歌盛宴——马累诗集《内部的雪》研讨会”在淄博市举办。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陈文东、淄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荣先锋、淄博市文联四级调研员毕玉国、淄博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产业运营中心主任邢军等出席会议。 本次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上连线10多位全国知名诗人、主编、评论家进行讨论,线下设立淄博广播电视台演播室主会场和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分会场
惯习他的诗,他的温柔清丽,骤然翻阅这本散文集,我们却像掉入迥异的时空。春春时候的他,仿佛拿刀剖开自己。他向我们揭示那过往的痛、爱与迷惑,有些已结痂,有些却像人生亘古的难题,复杂难解
中国做协副吉狄马加,浙江省义乌市市长盛秋平等加入启动典礼。《诗刊》常务副从编商震、副从编李少君,由诗刊社从办、浙江省义乌市人平易近承办的首届骆宾王诗歌启动典礼正在京举行。11月4日, 据引见,做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义乌人,因而以其名字定名的这项诗歌以义乌做为颁地
陈敬容(1917.9.2―1989.11.8)原籍四川乐山。1932年春读初中时开始学习写诗。1934年底只身离家前往北京,自学中外文学,并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
从小,受到妈妈的影响,我就是个喜爱阅读的少年。 高中时期以为自己算是个文青,参加校刊社举办的文学奖,没想到竟然同一年在新诗组和小说组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那个时候很开心,但是我几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出一本书
诗人、高级文学编辑王国云同志,于2022年12月30日16时因病逝世,享年80岁。 王国云,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铁道报》记者,1984年调任成都市青白江区文化馆任文学创作辅导干部,并成立省内区(县)级首家文学讲习所。1985年3月,以文讲所名义举办了青白江首届桃花诗会,至今已成功举办37届,是青白江区文学事业繁荣的开拓者和播火人
7月9日,由协合生物集团等承办大型公益活动——献给友谊及每年9月9日“世界朋友节”为主题的“朋友颂”诗艺朗诵会在沈阳盛大开幕。 中国·非洲总商会中国大健康专业委员会会长、德国康斯坦丁王室机构男爵、协合长兴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艳女士应邀出席本次活动,并会见“世界朋友节”发起人张井涛先生。 朗诵会以诗朗诵为主线,同时展示了歌曲、舞蹈、书法、绘画、讲述、古筝和武术等中国传统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