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权益
10月24日,渔业渔政管理局江开勇二级巡视员带队,局支部党员干部集体赴北京市展览馆参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带领各族人民艰难探索、不懈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就展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为主题,以“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为专题,全面证实了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今年9月20日,是第十四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人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是9月3日)69周年纪念日,今天的主题是“关心国家安全,维护海洋权益”。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家教育工作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14年“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冀教政体函【2017】28号)要求,现在就做好“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通如下: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好“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对于全面普及国防知识,引导师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增强国防意识,营造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浓厚氛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海交中心立足服务海洋产权规范流转为根本,采取政府监管、市场运作的模式,坚持专业、规范与创新相结合,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和高效优质的服务,不端增强市场影响力,吸引各类要素资源进场交易,为各类企业、民间资本投融资提供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立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面向全省和东部沿海、辐射全国,利用强大的品牌效益与内生发展动力,逐步完善“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平台”、“海洋经济投融资平台”和“海洋权益阳光政务服务平台”三大功能,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国家海洋权益规范有效流转、海洋生态和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立足山东、面向东部沿海、辐射全国,逐步建成开放型、综合型的国家级海洋产权交易平台和非标准化资本市场平台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7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2009年12月通过验收。实验室是在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重新组建,聚集了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在物理海洋、海洋遥感和海洋生态环境等传统优势学科的优秀人才。 实验室以维护海洋权益与防灾减灾等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建立海洋环境立体观测和预测的技术和理论体系为目标,开展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研究,打造特色鲜明的、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基地
本文摘要:瑞利10号由七○一所上海分部展开详细设计,武船集团承建商,总长82米,型长32米,设计排水量5300吨,竣工后将符合有关海上科研试验市场需求。本船合约签定后,武船集团在产品策划、设计、修建、管理等方面全面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实行精心组织、精心策划、准确设计、细致施工、精品工程等五精管理,保证将该船打导致确保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资源的尖兵。 瑞利10号由七○一所上海分部展开详细设计,武船集团承建商,总长82米,型长32米,设计排水量5300吨,竣工后将符合有关海上科研试验市场需求
作为多个大型舰船型号总体系统副总设计师,顾学康主持开展舰船结构性能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数值计算、模型试验、准则研制和实船试验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顾学康长期从事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油船、超大型散货船、超大型矿砂船和大型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的水动力学与结构力学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对超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非线性波浪载荷、砰击载荷、晃荡载荷、结构极限强度和疲劳损伤等开展过系统深入的理论预报方法、模型试验技术和安全可靠性评估技术研究,获得了国际领先或先进的创造性研究成果,经多个项目的实践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针对发展海洋经济与维护海洋权益的迫切需求,顾学康瞄准海洋浮体这一崭新领域,提出了中型、大型和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概念构造和设计思想,带领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了超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在波浪中的水弹性响应特性,发展了三维非线性水弹性新理论方法,突破了复杂载荷作用下浮式结构物关键部件的极限强度等科学问题,建立了近岛礁海洋环境实测能力,解决了复杂海洋环境下浮式结构物设计建造等工程技术难题,对岛礁海域浮式结构物的成功设计与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监船南海撞击越南船画面首次曝光(图) 这是CCTV-4近日播出纪录片《蓝疆卫士》,片中首次披露中国海监曾在南海与闯入我领海的越南船只对峙,并实施撞击的情况,两国船只距离极近,当时的情况十分危险,场面很震撼。 据悉这次撞击事件发生在2007年,当时中国海监船只为维护中国勘探船作业权利,与外国武装船只进行冲撞。 中国海监南海总队,作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中坚力量,一直战斗在中国南海**巡航执法的第一线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020年6月第22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中国海洋学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世界海洋科技论坛,其中设置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分论坛。分论坛主办单位为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单位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观测分会。敬请各有关单位领导及专家拨冗莅会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地球上,约占其总面积71%的是蔚蓝色的海洋。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