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
同济大学车用新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以同济大学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学院为依托。研究院由黄云辉(长江/杰青)领衔,现有教授(博导)4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博士后5名、在读研究生30余名。研究方向主要为面向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锂离子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涉及电池材料设计合成、电芯设计、电池成组技术与梯次利用、工况条件下的电池监测及衰减机理研究等
根据2023年03月09日科睿唯安更新的ESI数据(2023年第2次更新,含11年的收录论文及其引文信息,此次数据涵盖的时间范围为2012年01月01日-2022年12月31日),福州大学新增物理学和临床医学两个ESI全球前1%学科。 本期ESI数据显示,福州大学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和临床医学。其中化学进入ESI全球前0.406‰,位居世界第71名,比上期进步2名;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405‰,位居世界第177名,比上期进步3名;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412‰,位居世界第309名,比上期进步12名;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3.499‰,位居世界第247名,比上期进步5名;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5.455‰,位居世界第624名,比上期进步15名;环境/生态学进入ESI全球前6.419‰,位居世界第1088名,比上期进步27名
11月22日,应BET体育在线(中国)有限公司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邀请,浙江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严博副教授通过线上,为机械学院全体教师作题为《电磁减振系统动力学设计与阻尼调控方法》的报告。 严博针对航空航天、船舶舰艇等重大装备设计中的低频振动等瓶颈问题,提出利用电磁非线性隔振结构,解决非线性系统的突变、混沌、软-硬化及高阶谐波振动等不稳定问题;通过电磁非线性隔振系统的阻尼调控方法,解决非线性隔振系统在复杂激励下的调频问题。报告会后,严博与青年教师就硬涂层振动控制新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国家优青”)的评审结果,经过函评、现场答辩评审,西南科技大学与资源学院徐龙华教授申报的“氧化矿浮选化学”项目获批立项,资助经费130万元。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优青人才项目的资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称为“小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
本文摘要:提到高等教育大省,一般会想到北京,上海,湖北,江苏和陕西这些,可是有一个省却总是被人忽视,这个省份就是湖南省。湖南省的高校实力不容小觑,该省有4所211,其中有3所985大学。除了湖南省,有3所985的省份仅是北京,上海和陕西
代坤,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四川大学读本科,2005-2010年四川大学读博士(硕博连读,导师李忠明教授),2008-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Yunfeng Lu(卢云峰)教授课题组国家公派留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获郑州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郑州大学首届“青年拔尖人才”
2016年,医院/医学院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取得以下成绩:临床医学排名A-,中西医结合医学排名B+,护理学排名A-。 2022年2月,Nature Index医疗机构最新排名,华西医院以论文计数112(FC)、分数计数45.14(AC)暂位居国内医疗机构第1位,世界排名第15位。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ESI从2018年3月起进入全球前1‰,截止2022年3月排名全球第289位、国内第11位
本文摘要:岁末年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相继发布双一流建设方案,具体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明确的路线图任务书。 作为三所挤身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211高校之一,郑州大学具体,到2020年竣工国家一流大学,2-3个学科转入或迫近学术生产量ESI前1,7-8个学科转入学术生产量前1%。在本世纪中叶竣工世界一流大学,学术生产量ESI全球排名200位左右,7-8个学科转入学术生产量ESI前1
马玉龙,教授(二级),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要开展资源循环利用与绿色化工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宁夏“313人才”,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宁夏最美科技人”光荣称号。获宁夏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本系的研究主轴在于分析研究中草药的基源鉴定,成分分离分析与药理活性的研究。 中草药的基源鉴定,是为了保护中草药之原生种或稀有种等遗传资源,确保新品种之知识产权,及因应未来有机栽培、标准化优良栽培及生产履历制度之需要,必须加强中草药基原或品种鉴定。本系除利用传统之外观鉴定外,采用DNA 分子鉴定技术,为符合中草药分子鉴定之发展之需要,已建立重要中草药植物之分子鉴定技术及DNA 指纹数据库,进一步发展核心分子标志(core markers)以提高鉴定效率,将有助于带动中草药基因体之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