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
高考,对大部分考生来说,绝对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也不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唯一考核。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学也开始重视,并接受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已成浪潮。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认识到,那些无力支付留学费用或参加跨国高等教育课程的学生和家庭,在毕业后将很难找到工作
湘潭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内地高校第43位,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同时进入THE、USNEWS等权威国际大学排行榜的高校之一。学校学科覆盖9大门类,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7个学科进入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拥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3年,现隶属于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湘潭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内地高校第43位,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同时进入THE、USNEWS等权威国际大学排行榜的高校之一。学校学科覆盖9大门类,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7个学科进入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拥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3年,现隶属于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覆盖智能农机装备、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农产品加工装备与质量检测等研究方向,是学校推进新工科建设、发展学科交叉特区、服务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华中农业大学工程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农业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1)农业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机器人、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有农业机械化工程、智能农机装备、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机器人、智慧农业等研究经历的优先考虑
近日,由《中华中医药杂志》组织的“第一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评选结果揭晓,我校药学院张加余教授获得“第一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称号,并被聘为《中华中医药杂志》青年编委。同时,张加余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中药发酵的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荣获第六届仁心雕龙学术论坛征文活动卓越提名论文。 “第一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是《中华中医药杂志》社在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下,旨在传承发展中医药,调动广大中医药青年工作者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使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而举行的评选工作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古城园林甲天下,姑苏富饶冠江南”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拥有近120年历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2019年自然指数排行榜,苏州大学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10名,全球高校第48名。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苏州大学位居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15名
张映锋,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双法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成飞科技委专家,国际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IF=5.715,中科院1区)编委
中国大陆7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顶尖一流大学) 中国大学进入世界前200强的高校名单(共19所) 武汉晚报讯(记者**峰 通讯员宋博 李新来)22日获悉,在南昌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双一流”建设与评价论坛上《金平果排行榜》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报告”显示: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等7校进入世界前100名,武大、华科大占据前200名前段位置。 此次报告发布了5类共39个排行榜。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采用了目前最权威的、高水平的数据来源工具——ESI,并且以新颖的评价理念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目前排行榜最多的、最详尽的世界大学评价报告,不仅针对国家、高校,而且还评价了学科和指标排名
动态键驱动功能高分子材料团队包括5名高级职称和4名中级职称研究人员,其中2名美国常春藤高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和1名新加坡南洋理工留学归国人员。团队一直坚持致力于动态键驱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构筑和推广应用工作。团队瞄准高分子科学前沿,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吲哚功能基元的结构和性能特点,通过功能基元序构构建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突破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热固性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无法回收的难题,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将推动四川绵阳乃至全国在可循环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开发领域的快速发展
报告人简介:朱永法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能源光催化与环境催化的研究。承担了科技部973和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国际重点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基础研究课题,同时承担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有关吸附净化材料、光催化材料及其在空气和水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