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华
为了追求好的生活和逃避战乱,历史上有一批又一批的国人从中国背井离乡散布到东南亚各个地方,比如说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地,这些人的祖籍地大多在长江以南,尤以福建、广东两省为最。 在民国及之前,东南亚的华人大多并没有加入到所在地的国籍,他们仍然认同中国为其国家,在国家危难之时,太多太多太多的华人出钱出力、甚至赶赴前线,体现出拳拳的爱国热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不承认双重国籍、中华民国的影响又日益消退的情形下,东南亚的华人才更多的“被迫”选择加入所在地国籍
【加拿大都市网】 万锦博物馆将与社区合作伙伴、约克地区教育局和多伦多大学博物馆研究项目的学生合作,打造巡回展览,探索约克地区华人移民的历史。 本次展览恰逢歧视性的《排华法案》颁布100周年,尽管有这段历史,许多加拿大华人还是定居在约克地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知识
我厂前身为1960年福州市委、市人大批准创办的国营福州北郊华侨农场,从1960年接待首批从印尼排华回国的归侨到1978年安置印支难民共计1321人。1982年经国务院侨办批准改制为福建省福州华侨塑料二厂,原隶属于福建省侨务办公室。 我厂位于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厂房及公共设施用地2万平方米;目前全厂人口884人,有归难侨及其亲属745人,我厂原主营业务为硅橡胶制品、PVC塑料泡沫拖鞋、包袋雨衣等产品,已停产停业
截至 2008 年 3 月 31 日,加拿大政府已经向 785 位人头税苦主及他们尚存的配偶作出象征式赔偿;其中少于 100 人是人头税苦主。 政府除了作出官方道歉,也对每位人头税苦主及他们尚存的配偶付出 $20000 通融赔款。在政府道歉前已离世的苦主及配偶或他们的后人,则没有得到赔偿
每经过春秧街都会听到“叮叮”声和此起彼落的人声。春秧街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建区开始便一直是北角区最繁忙的街道。直至今天,每当经过春秧街,你也可以看到那里人头涌涌,不算宽阔的街道上挤满大大小小的摊档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华人移民的历史是美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19世纪的金山梦开始,经过长期痛苦的排华年代、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期间的中美同盟、到21世纪的今天,华人移民美国的历程一直是一个怀着憧憬、有着忐忑,在***更新、扎根的过程。五月是亚太裔传统月,是庆祝亚太裔文化、传统及历史的日子
华裔博物馆很高兴地宣布获得由尊敬的利德蕙博士及其家人通过利德蕙基金会捐赠的 280 万加元,以及由林思齐博士夫妇基金会捐赠的 100 万加元。 我们非常感谢利德蕙基金会和林思齐博士夫妇基金会的慷慨捐赠,为博物馆成为加拿大一个新的重要文化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裔博物馆是加拿大第一家此类型博物馆,将以温哥华唐人街历史悠久的永生号大楼为永久馆址
中国设计师近年不断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成功引起不少欧美时尚媒体的关注。过去许多外国媒体和设计师,对亚洲的设计和元素往往都会留下“富异国情调”的评价,而亚洲的设计师亦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展示到令人惊喜的设计和设计角度。来自中国的设计师李浩冉和瞿思颖,正是这群亚洲设计师的一分子
“走向公义之路”是关于加拿大各级政府历来如何使用法律作为工具,排斥、限制或控制华裔人士的生活。“走向公义之路”由法律援助中心(服务华人及东南亚社区)编制,并得加拿大联邦政府之“社区历史认许计划”拨款支持。 这项法律历史计划也是研究社会价值和政治导致的一些可耻法律,如: 《排华法案》(移民法案,1923)和向华人征收的人头税 – 这与联邦、省和市政府其他的法例 – 造成一系列限制华裔人士生活和活动的法律
李炳寿 (Frank B. Lee) 出生在一个华人移民家庭,在蒙特利尔。1941-1945年,他在皇后大学的时候,他不仅仅在学习上很优秀,他也在课外活动的方面很出色。他在金斯顿的时候,他发表了许多关于中国的抗日战阵的演讲还写了许多信给编者**加拿大的华人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