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过春秧街都会听到“叮叮”声和此起彼落的人声。春秧街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建区开始便一直是北角区最繁忙的街道。直至今天,每当经过春秧街,你也可以看到那里人头涌涌,不算宽阔的街道上挤满大大小小的摊档。干货摊档被称为“阴街”,而湿货摊档则被称为“阳街”。无论是食材,衣服或者是杂货均可以在春秧街找到。
听见“春秧街”这个名字,你可能会立刻联想到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但其实这个名字的由来并没那么复杂的意思,春秧街其实是以一位商人——郭春秧而命名。郭春秧祖籍福建,是一名印尼华侨。他自小跟随叔父学习制糖,亦因而闯出一番名堂。1921年,郭春秧成功投得北角的一幅土地。后来政府在1930年讲其中一条街命名为“春秧街”以表扬他的贡献。
二战后,大批的新移民从上海迁至香港。这群新移民本聚居于马宝道、渣华街和春秧街一带。后来因为印尼排华,有不少的福建人亦移民香港,聚居在春秧街。因此,春秧街又有“小福建”和“小上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