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蜜
本文首先将禅宗语录中的公案,分为三种类型:矛盾的,不可说的与混用的. 所谓“矛盾”的公案,是指禅师透过矛盾的语词或动作来表达他所体悟的禅理; “不可说”的公案,如“拈花微笑”一例,是指用不可说的语句或动作来表达内心所体悟的真理; 而所谓“混用”,则是指将上述两种方式交互混用,而成的第三种方式. 作者以为这些公案不但在传达真理存在语言与逻辑外,并企图显示绝对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另外,本文也进一步究明上述三种类型的公案,实是奠基于禅宗的两大思想传统中:一是《楞伽经》的佛性思想; 一是《般若经》(特别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空的思想. 尤其后者对禅师有着决定的影响. 因此,作者指出若将上述三种类型的公案,仅仅解释为是在追求超越语言与逻辑的“佛性”真理,则是有所缺陷的,因它们也可以只是在说明不可言诠,不可描述的“般若” (空) 思想,而不曾言及超越日常语言与逻辑的真理 -- “佛性”. 请直接于下方表格内删改修正,填写完正确资讯后,点击下方送出键即可。 (您的指正将交管理者处理并尽快更正)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阿罗汉,时诸菩萨有四百亿万人,皆贤者如弥勒辈也。及八方上下诸菩萨,稍增无央数不可复计,皆飞到佛所,前以头面着佛足,起绕佛七匝却坐,上下相次,百亿万重不可复胜数。文殊师利菩萨最高才第一,光明智慧与诸菩萨绝异,无能及者
时间:2017年07月23日 浏览量:1112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心经是很多的师兄都会去念诵修行的一本经书,其中它的经文并不多,虽说不是26字心经,但心经的全文是有260个字,并不是非常的多,师兄在念诵修行的时候,也会比较的方便,以及悟到心经全文解释是什么意思,那么接下来,我就去简单的了解260字心经全文吧!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心经是有很多的人在诵读修行,师兄在坚持的诵读心经的时候,是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内容,以及知道诵读心经的好处是什么,同时师兄在每天坚持的诵读心经时,也会知道修行心经的意义在哪,如果师兄不是很清楚的话,是可以去跟我简单的了解。 修行心经的意义: 心经增长大智慧,福报,能去除贪、嗔、痴。小学生至大学生常诵增长记忆力,学业、事业、婚姻顺利、心想事成,功德无量
居士:除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寂静涅槃,还有其他的涅槃世界吗? 常敏法师:涅槃,梵语,意为圆寂、灭度的意思。诸佛都是断灭了烦恼、离众生相的,诸佛如来同一性,大寂静。这种功德清净光明没有生灭现象,如佛在《心经》里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本书讲解了佛教的最基础的知识——四圣谛、六波罗蜜、四弘誓愿及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通过本书的讲解,读者能对佛法有全面的理解,并依本书指引的道路,精进修行,可以开启智慧,获得身心的益处。 圣严法师(1930—2009),出生于江苏南通,世界著名的佛学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台湾著名道场法鼓山的创办人
一山走过又见一山青,是张亦足心情**的写照。本次展览以“书写”做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创作作品元素,内容有宗教经文多篇,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若干篇、论语中的“大学篇”、画论、宋,郭熙《林泉致高集》,这些古籍经典深深影响了张亦足,也成为她创作的养份。张亦足的作品在似与不似之间,似身体互相在舞动,似柔中带劲,具有强烈巨大的内在力量;自然界的力与美,是静止而不止,张亦足的创作就是这样产生的,就像登山一样,一山走过看见更多的青山
心经讲解宏圆法师讲的非常好,以上是视频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字版。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部《心经》,在我们中国佛学中的地位非常的崇高,持诵者也非常的多,可以说是风行天下,其普及程度确实不在《佛说阿弥陀经》和《金刚经》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