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陶文化,惟独瓷器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伟大创造,作为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中国瓷器被尊为“第五大发明”。其中白瓷诞生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算来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白瓷发展到我国宋代,真正的官窑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出现了
1. 看瓷器的胎质。胎质一定要疏松,击打时,声音有必要洪亮。买仿古瓷的时分,一定要分年代区分胎体的薄厚程度
11月25日,由保定市人民政府、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日本京都府共同主办“古瓷新韵——中日陶瓷文化交流论坛”在保定举行。此次论坛以视频会议形式在中国保定和日本京都府同时举行,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谱写文化交流与友好合作新篇章。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张广军应邀出席并在“中日陶瓷比较鉴赏”环节做题为《艺术瓷话》的发言
瓷器的描金工艺是瓷器比较奢侈的一种装饰手法,可见古人为了瓷器的美观,烧造瓷器不计成本,尤其是明清官窑瓷器都有描金瓷器,比如明代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那么你知道瓷器的描金工艺最早起源于什么哪个朝代吗? 瓷器的描金工艺最早起源于最早起源于宋代定窑窑口,以后在吉州窑等窑口也有描金瓷器,以后在宋代之后的南宋、元代、明清都有烧造描金瓷器,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最常见。描金瓷器品种有洒蓝地描金、乌金釉描金、铜红釉描金、矾红彩描金、五彩加金等
日前,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临安市文物馆协办的“洁白恬静故宫博物院定窑瓷器展”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西配殿正式对观众开放。展期10个月,将于2013年7月31日结束。 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了127件唐、五代、北宋、金、元时期的定窑瓷器,其中故宫博物院藏品75件,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西安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临安市文物馆等文博单位商借的定窑遗址及墓葬、窖藏出土定窑瓷器共52件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壶、瓶类;黄釉器有碗、注壶等。),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最为常见且可靠的鉴定方式之一,由藏家携带藏品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物鉴定,线下实物鉴定由传统目鉴和科技检测两方面组成,结论准确率较高。 华源上手古陶瓷鉴定顾问,著名古陶瓷研究鉴定专家,擅长于中国历代古陶瓷的鉴定。 华源上手古陶瓷鉴定顾问,著名古陶瓷研究鉴定专家,尤其擅长于景德镇元明清官窑瓷器的鉴定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它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此外,哥窑虽贵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之一,哥窑瓷器珍贵的珍贵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
最近,北京考古佳音频传,正当被称为京城考古第三大发现的老山汉墓发掘工作紧锣密鼓之际,4月8日晚,在北京丰台西南四环路施工中,一座辽代砖室墓被偶然发现,墓内出土的一盒“大契丹国故陇西李公故扶风县太君马氏墓志铭”更是让专家们欣喜不已,因为这一发现在北京地区尚属首次。清晰可见的墓志铭上记载了这座夫妻合葬墓的男女主人的生平,并提到男主人李公死于“统和二十三年正月”即1005年,女主人马氏死于“重熙十一年”即1042年。墓志还讲述马氏生前“母因子贵”,曾被封为扶风县太君
在宋代五代名窑中,定窑一直是最特别的一个窑系,定瓷因"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以及精美的装饰深受民间百姓、达官贵人和皇室的喜爱,但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定瓷也是如此的,“瑕疵”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古代部分定瓷的瓷身上,会出现一些斑点,因为古人在制作瓷器时,由于设备不完善,在准备坯料的时候,难免会人为带入铁质和铁锈,再比如灰尘落到存放的坯体上,烧制时坯体氧化不充分等,都会导致烧好的瓷器上出现斑点。 开片是中国陶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最早期的瓷器都有开片的现象存在,五代及宋代,由于烧制技艺成熟,定瓷很少出现开片现象,而在唐代和金代,一些没有烧制完全,或者胎骨疏松的定瓷,会出现开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