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
2005年11月,在青州市广福寺出土一件金代白釉印花刻文枕。只见该瓷枕长26.5、宽15、高12厘米,呈椭圆满腰形,枕面微凹。 白釉印花刻文枕反映着历史和社会,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时代的制瓷工艺,更多地是了解了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古人的思想等
说明:此洗溜肩,六瓣瓜棱形鼓腹,下腹斜收,卧足。白釉光洁莹润,足端漏胎处可见胎质细腻,抚之细腻光滑。腹部每瓣上饰缠枝瓜果纹,所谓瓜瓞绵延,典出自《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同治官窑碗,内外皆施黄釉,等级高贵。据《国朝宫史》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可见除了皇帝,只有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使用里外均施黄釉的器皿
茄皮紫釉创烧于明代中期,流行于清代前期,因色如茄子之紫,故名。 此碗出自嘉庆官窑,胎骨细薄坚致,造型周正,线条优美流畅。碗敞口,深弧腹,圈足
耀州窑: 在耀州境内(今陕西铜川黄堡镇),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元。有青釉、白釉、黑釉和酱釉等品种,装饰以刻花、印花为主
它创烧于唐,成熟于五代,盛于宋、于元明时衰落,窑址分布于以黄堡镇附近的窑场为中心和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等处,宋代属耀州,故名,《同官县志》记载其繁盛状况:“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另据民国《同官县志・土商志》记载:“同官黄堡镇瓷器,宋代早已驰名,即现代鉴古家所称之宋器,精巧绝伦……”,“黄堡镇故瓷厂……所制之瓷,式样雅朴,刻划工巧,釉色精美,上裂冰纹。虽欧瓷之艳丽,景瓷之细致,亦弗能相匹,近年颇为中外人士所珍视”
陶瓷在我国古代就很盛行,我国是一个陶瓷生产的大国。陶瓷生产的很多工艺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其中青花瓷就是我国古代很有名的一种瓷器。主要给您讲述一下青花陶瓷酒瓶的有关问题: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
南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碗 高5.5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4厘米。 南宋 吉州窑系黑釉画双凤纹盏 搞4.7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4.4厘米。 南宋 吉州窑黑釉画折枝梅盏 高4.9厘米,口径11.4厘米,底径3.7厘米
瓷器的描金工艺是瓷器比较奢侈的一种装饰手法,可见古人为了瓷器的美观,烧造瓷器不计成本,尤其是明清官窑瓷器都有描金瓷器,比如明代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那么你知道瓷器的描金工艺最早起源于什么哪个朝代吗? 瓷器的描金工艺最早起源于最早起源于宋代定窑窑口,以后在吉州窑等窑口也有描金瓷器,以后在宋代之后的南宋、元代、明清都有烧造描金瓷器,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最常见。描金瓷器品种有洒蓝地描金、乌金釉描金、铜红釉描金、矾红彩描金、五彩加金等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壶、瓶类;黄釉器有碗、注壶等。),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