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
集美大学(JiMei University)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福建省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办学始于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截至2020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有21个学院,71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在校生27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5600多人,研究生1500多人,国际学生近200人
学校地处我国最早经济特区之一、海上花园城市福建省厦门市,坐落在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的华侨、中国民办教育优秀典范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集美大学城。学校占地面积86.94万平方米(1304.13亩),已投入使用的校舍建筑面积39.71万平方米。这里毗邻杏林湾、浔江湾、园博苑,近旁还有碧溪风景区与交通枢纽厦门北站
谢爱娇 女,1938年9月出生,福建龙岩人。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
即陈嘉庚先生故居,是一座别具风格的单层建筑,1983年10月辟建。面积4000平方米,取白石砌墙,绿瓦盖顶;是具有闽南特色的代表性建筑,陈嘉庚先生的铜像就伫立在归来堂前。陈嘉庚全身铜像后石屏上刻有***主席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题词
刘磊,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长江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化学合成。发现了蛋白酰肼连接反应,蛋白骨架可逆修饰策略,建立了蛋白质化学合成新方法,完成了多聚泛素、修饰组蛋白、核酸聚合酶、细胞趋化因子等蛋白质的化学合成,突破了生物方法制备蛋白质的局限,拓展了化学合成蛋白在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药学等方面的应用。曾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科学探索奖等荣誉
集美是风景荟萃的游览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点)之一,距市区17公里,面积2.83平 方公里.以它命名的“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它由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创办,前后耗资一亿多元, 誉满东南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集美学村的总建筑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拥有在校师生一万余人
2018年5月30日下午,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举行。共有6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6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我系系友、军科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研究员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1、1918年3月,爱国华侨陈嘉庚在集美捐资创办普通师范----集美学校师范部 ,后设高级师范选科,分文、理、史、地、艺五个专业,初具高等师范雏形;1927年又增办幼儿师范。 2、1936年福建省政府以“统制”为名通令全省私立学校停办,1937年抗战开始停止招生,1938年,全部学生毕业后停办。 3、1958年,学校迁至鼓浪屿,改名为厦门师范学校
1、1918年3月,爱国华侨陈嘉庚在集美捐资创办普通师范----集美学校师范部 ,后设高级师范选科,分文、理、史、地、艺五个专业,初具高等师范雏形;1927年又增办幼儿师范。 2、1936年福建省政府以“统制”为名通令全省私立学校停办,1937年抗战开始停止招生,1938年,全部学生毕业后停办。 3、1958年,学校迁至鼓浪屿,改名为厦门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