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
粗颗粒的黄色牛皮纸封面,包着十几位独立纪录片导演的访谈和作品简介,名字有的熟悉,如吴文光、胡杰、杜海滨,今年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里即有杜海滨的《雨伞》,但多数陌生,绝大部分片子的庐山真面虽未曾见过,但并不影响阅读《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这本书,它面向的读者群也不止局限在纪录片爱好者,每一个怀有历史和社会责任感、对人文充满关怀的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理想的火花与共鸣。 相对风光无限的剧情片、商业电影,纪录片的创作需要苦行僧般的毅力与耐力,有时连简单的赖以为生都成问题,遑论用它来赚钱致富。在访谈里,这些独立导演也不回避纪录片清苦的拍摄生态,他们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着一份独有的淡定和清醒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工作倦怠问题凸现了出来,工作倦怠会对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产生负性影响,因此,对工作倦怠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各种影响工作倦怠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倦怠干预的方法,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来探究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从工作自身特点的角度找到能够缓解工作倦怠的方法。同时,随着心理资本概念的提出,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找出能够对其倦怠进行调节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分析过去几年香港的主要文化经济现象和相关的论述,包括最低工资、通胀、扶贫、社会企业、文化保育与经济发展、自由经济/贸易、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本书尝试勾勒出当代香港的社会脉络和文化政治动态,主要表现为自由主义的危机与民粹政治的泛滥。本书的作者认为,民粹主义近年的冒起,与自由主义的衰落,正好彰显了香港社会的反智特色,以及贫富两极分化环境下所产生的文化政治效果。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由的危机”和第二部分“民粹政治与犬儒文化”探讨当代香港的社会性质,提出过去十多二十年间,尽管被称作自由经济的模范、放任主义的天堂,但这些论述其实都只是新自由主义教条创造的幻象,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右翼民粹的政治和犬儒反智的文化;本书的第三部分“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提出另类的文化经济论述,尝试为香港的未来寻找一种希望的政治
此“碎瓜”是否2000年解散时那支? 至少从阵容上说是这样。没有日裔吉他手詹姆士・伊哈(James Iha(听歌James Iha吧)),没有金发女贝司手达西・雷茨基(D'arcy Wretzky),连解散前从洞穴乐队(The Hole)过来救火的第二任女贝司手梅丽莎・阿芙・德・莫尔(Melissa Auf der Maur(听歌Auf der Maur吧))也不在。歌词页上乐队成员就标注了两个名字,比利・科根和吉姆・詹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