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联
学校管理教研、科研、期刊、社科联、科技创新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 1. 制定学校教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和负责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组织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管理、检查和验收; 2. 负责学校各类科技成果的统计、鉴定、评奖和汇编;负责专利申请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管理;负责学术论文、著作的审查、资助与奖励等工作; 3. 负责技术合同、科研合作方面的法律咨询和业务咨询,引导和开展教科研服务,协调校内外科研合作,收集、整理和发布各类科研信息; 5. 负责学校高职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社科联和校级研究所的工作; 6. 负责浙江北大数字学问和旅游联合中心实验室和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管理工作。 朱倩倩 处长、《学问艺术研究》常务副主编、浙江北大数字文旅联合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电话:(0571) 83686249 李宗宜 浙江北大数字文旅联合中心实验室 电话:(0571)83525913 地址:杭州市萧山高教园区大型正规的网投平台 电话:0571-82838002
为搭建“政产学研”交流互动平台,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自治区社科联、中共喀什地委以及上海、广东、山东、深圳等援喀什四省市社科联将共同在喀什市举办“‘一带一路’战略下喀什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为使自治区社科界专家学者广泛参与论坛交流,现就论坛主题开展征文,请各部门广泛组织教研人员积极撰写,有关事宜如下: 时间:2016年8月中下旬,会期两天。 援喀什四省市社科届代表,自治区社科届代表,喀什地区党政部门、企业界代表100人
侯惠英,女,1961年2月8日生,1982年1月毕业于延边大学,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1982年2月至1993年1月,于长春高等金融专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995年4月至2002年3月于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系学习,获得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2002年6月至2021年1月,于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承担金融学方面的课程及相关研究。2021年2月由大连财经学院聘用,于经济学院从事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
北京市社科联“学术前沿论坛·二○○二”首场分论坛“社会主义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研讨会于八月二十六日在京召开。该论坛由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主办。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深化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与收入分配”、“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格理论”、“信息劳动价值论”、“价值构成”、“知识经济与智力劳动价值”、“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等方面课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全国社科联第十六次学会工作会议近日在广东召开,河南省博物馆学会荣获2015年度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全国共93家,河南全省仅有3家学会获此殊荣。 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是河南省从事博物馆学研究与交流的学术性团体,成立于1984年12月
为展示新时代女性风采,塑造新时代女性形象,激发广大女性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市社科联与市扶贫办联合组队参与了由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广电台联合举办的平顶山市巾帼风采展示大赛,组成了由14人参加的“追梦”模特队,充分展示了机关女性的优雅与美丽、自信与大气。 “追梦”模特队由市社科联和市扶贫办全体女同胞组成,平均年龄36岁。她们平时工作在脱贫攻坚和社科宣传一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集中训练了1个月,虽然是第一次登台参演,但是她们毫不畏惧,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魅力与风格
6月29日下午,江苏省社科联社科研究协作会议在南京工程学院召开。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庆飞;南京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史国君,党委常委、副院长朱晓春出席会议。 史国君代表承办单位致辞
负责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方面工作。 分管市教育局、市文广旅体局(市文物局)、市卫生健康委(市防控办)、市医保局、市全域旅游中心、市体育发展中心、市文旅公司、各高等院校、市属高级中学、市属医院。 联系丽水日报社、市广电总台、市文联、市红十字会、市社科联、市关工委
365在线体育网站社科处是在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负责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落实,组织与管理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具体职能部门。社科处成立于2003年,与湘潭大学社科联合署办公。其职责范围包括:负责把握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组织、申报、协调与管理人文社科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推进人文社科科研平台和科研人才的培育、推荐、评审、管理和发展;组织申报各级各类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搭建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的桥梁,推进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与实践推广;推进全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负责管理学校人文社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其它相关业务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人才。学生除了在机械工程及微电子技术两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外,还应在计算机、机械设计与控制的自动化、机电液气综合应用的生产系统、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并对先进制造技术有概括的了解。 主要课程:电工原理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学、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与信号处理、自动化机械设计、机械设备数控技术、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设备诊断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