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新生
丹桂飘香,荷花满塘,又是一年迎新时。为了给2020级新生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9月13日至14日,动物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汪洋,新生辅导员李焱、胡文丽带领学院团委、学生会、动科学生党支部部分党员对全部60间新生宿舍进行了清扫工作。 按照动物科学学院迎新工作会议要求与具体工作安排,全体成员带着抹布等工具来到位于东十、东九、西二栋宿舍楼的新生宿舍,一边开窗、启柜、通风,一边对桌面、玻璃、地面等进行擦拭、清洁,并对宿舍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查验
10月12日中午,省教育督导专员、校党委书记李明阳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2018级新生讲授形势与政策第一课。本次报告会以“学而不厌”为主题,勉励三联学子坚定“四个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勇担青年使命。校党委副书记鲁先长主持报告会
为协助2014级新生尽早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熟知大学的自学生活,早日已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改变,更佳地在东林茁壮成才,党委学生工作部于9月13日、14日晚在学校体育馆,为全体2014级新生举行了两场入学教育讲座。学校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政权老师不作了首场讲座。王老师以《如何适应环境大学生活》为题,从大学的功能、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差异、怎样适应环境大学生活、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能力培育和怎样上大学等五个方面,融合自己三十多年的在教生涯和五十余载的人生学养,以自己广博的科学知识,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对当前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不存在的各种困惑和迷茫,展开了耐心地思维和科学的分析,为同学们宣教、学成、解惑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中心团队负责交大本科生的公共英语教学,目前在岗4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1人,讲师2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该团队基于二语习得、外语教学、语言测试、语料库等领域的研究与时俱进,提倡“有效教学”,在人才培养、教材编写、测试研发、课程建设等方面卓有成效,教学理念和模式一直处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领先地位。近年来,该团队大力推动“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完善了“上海交通大学英语水平考试”,研发了一系列的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了“上海交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引入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体系
为做好2022级学生校园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工作,增强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全面了解和掌握,近日机电工程学院组织2022级新生学习《学生手册》,新生辅导员与全体2022级新生参加了此次学习。 《学生手册》学习教育主题班会中,辅导员对《学生手册》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读,重点讲解了学籍学位管理规定、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奖助贷管理办法、安全管理规定、奖励实施细则、违纪处分管理规定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部分内容。与此同时,要求每一位同学真正熟知《学生手册》,自觉遵守《学生手册》,严格按照学生手册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争做一名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高素质文明大学生
近日应我校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理事、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研究员越剑在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7楼举办“筑之韵”讲堂之修复传习的当代实践探索讲座。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赵琳、教授王润生,2021级辅导员张宇及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2021级新生到场参加。 考虑到2021级同学刚刚步入大学,有些枯燥复杂的专业知识理论难以理解,越剑通过10分钟的遗产保护实践视频带同学们进入主题
2023年3月13日上午,在我校乡村振兴办驻村干部张勇老师的陪同下,陕西省**县瓦庙镇参加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7位新生来我校集体报到,并办理入学手续,继续教育学院为新生举办了简单隆重入学典礼,介绍了学校相关情况,并对今后的学习提出了要求。 为培育乡村人才、提升乡村人口素质,助力乡村振兴,在继续教育学院与校乡村振兴办公室共同努力下,经过前期报名、考试、录取,我校驻村帮扶地**县瓦庙镇7名村镇基层干部被录取为我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2023级新生。 这些基层干部的入学是我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举措,也是探索对口帮扶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10月16日中午,护理系在教学楼206教室召开了2020年第七次团学干部会。护理系党总支副书记张远芝老师、学生科科长杨青老师及学生会全体干部、20级各班班级负责人、19级各班班长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杨青老师主持
11月29日中午,外国语学院英语单词拼写大赛在多媒体教室1209拉开帷幕。外国语学院院长马建军、英语系主任熊英,以及英语系教师赵宁、姚姝、柳莉莉、付刚、李柏、宁强、郭大光等出席大赛并担任了比赛的评委和嘉宾。 此次比赛由英语0601班承办,邱月昆和谭旭熙两名同学担任了本次比赛的主持人
2014年9月13-14日,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行知澳门葡萄京官方网站迎来了一批新鲜的血液——2014级新生。为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浙江师范大学在报到现场开设了绿色通道,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便利。 在学生未入学前,学校就通过向新生邮寄资助材料、开通资助热线、电话家访等方式,向家住农村、灾区的学生以及家庭宣传学校资助政策,提前制订资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