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冰
每年夏至日,太阳会从东边最偏北的地方升起,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一年当中最长的白昼。相反地,夏至日前后满月升起的位置则是东方最偏南。今年夏至前一天恰逢满月,晚上19点28分,日落同时月升
和中国海油一起创造了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历史上的众多第一(首个海上单点风电、整体外挂平台、冰区独腿平台、打桩导向装置、超大型桩靴及高效冲桩系统首条双层海底管道,首艘深水铺管船、首次组块浮拖、等等),长期从事深水水下工程、结构和材料的疲劳断裂与损伤理论、随机振动及工程减振、海冰工程力学、风险与可靠性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完成170多个海洋石油工程的研究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子课题、863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发改委和工信部及海洋局海洋装备重大项目等40多个国家项目,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103篇,获专利100多项(发明专利57项),有12个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原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9月28日。本实验室坚持以基础研究为重点,依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雪龙”号、“雪龙2”号、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以及北极黄河站、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以“两船六站”的国家科研业务平台为支撑,建立了一套从南、北极现场数据样品采集到实验室数据样品分析处理、极地前沿科学研究的科学体系。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拓展极地科学认知”是重点任务之一,“极地探测与利用”是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核心关键技术
4月23日,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冰工程学组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冰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工业大学召开。 会议以“寒区环境与工程”为主题,围绕河冰、海冰、雪、冻土工程的相关科技问题进行学术研讨与成果交流。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冰工程研究领域与应用管理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加本次会议
冰雪可以有什么? 冰雪对太阳辐射有什么用? 冰雪覆盖是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海冰、大陆冰原、高山冰川和季节性积雪等由于它们的辐射性质和其他热力性质与海洋和无冰雪覆盖的陆地迥然不同形成一种特。 一、正面 1、农业 降雪有可能对农业有利比如中国就有“瑞雪兆丰年”之说。积雪可以成为隔热层保持土壤的热量使农作物不被低于冰点的天气伤害
笔者曾经在《极地探险》一书中计算过南极海冰变化对于南极气温的影响,指出:近10多年的卫星资料表明,冬季,南极海冰面积于1974年最小,1977年最大,两者相差约400万平方千米。 极区海冰面积的大小从两方面来影响气候的变化。第一,改变极区的海水-海冰-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影响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气候变化的现状和挑战,以及全球应对方案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气候变化的现状和挑战: 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极端气候事件增加,例如热浪、干旱、洪涝等; 冰川和海冰消失加速,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侵蚀和海洋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加剧; 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广泛影响,特别是对贫困和脆弱社群的影响更大
2023年1月17日,《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正式发布。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吕静副主任主持了新闻发布会,国家遥感中心赵静主任、刘志春副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周成虎院士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技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发布会上,赵静主任介绍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简称年度报告)的有关情况并与专家一同回答了媒体提问
2021年10月21日到22日,我国远程与继续教育行业年度盛会——2021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由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共同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 为期两天的2021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除大会开幕式外,还设有高校网络教育与继续教育院长高峰论坛、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峰会、教学改革与非学历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智能化时代网络与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高峰论坛以及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实战工作坊、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实战工作坊、在线教育与混合式教学设计工作坊、以及参观考察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数据显示,2019年6月是有史以来最热的6月,南极海冰面积也在该月再创新低。进入7月,高温势头依旧不减!中央气象台今天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湖北西北部、重庆东北部局地可达40℃以上。 专家称,这种极端气温与气候变化有关,人们应想方设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