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rgy
同济大学车用新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以同济大学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学院为依托。研究院由黄云辉(长江/杰青)领衔,现有教授(博导)4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博士后5名、在读研究生30余名。研究方向主要为面向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锂离子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涉及电池材料设计合成、电芯设计、电池成组技术与梯次利用、工况条件下的电池监测及衰减机理研究等
日本东海镜片公司创立于1939年,致力于为消费者开发“更轻、更薄、更清晰”的视觉体验,希望能提供所有四眼一族更舒适、更清楚的光学产品。所有日本东海镜片都是100%日本素材、设计、制造的产品。当今全世界最轻薄1.76折射率双非球面镜片是东海扬名之作
太阳能(Solar Energy),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
您好,欢迎访问上海电力大学太阳成集团tyc234cc! 设为太阳成集团tyc234cc | 返回太阳成集团tyc234cc 发布时间:2019-05-13浏览次数:2717 女,1987年8月生,工学博士。2015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优化评价及利益分配等
张杰出生于1982年。 张杰,1982年12月20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内地流行歌手。2004年参加第一届“我型我秀”获总冠军出道,2005年推出首张专辑《第一张》并凭借成名曲《北斗星的爱》获得全球华语榜中榜”年度传媒推荐大奖”等奖项
来自12个科研机构的60余名科学家齐聚加利福尼亚萨克拉曼多市共同开展大气颗粒物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该研究团队将向空中发送装备科研仪器的飞机与气象气球,对6月2日至28日期间萨克拉曼多流域的大气颗粒物进行采样。 位于华盛顿Richland的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Department of Energy's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将协调利用空中、地面多种手段对加州中央谷(Central Valley)的三个地点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相关研究
轻型钢结构低层住宅的建造技术是在北美式样木结构建造技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经过百年以上的发展,已形成了物理性能优异、空间和形体灵活、易于建造、形式多样的成熟建造体系。在世界上被誉为人居环境好的北美大陆,有95%以上的低层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商场、学校、办公楼等均使用木结构或轻钢结构建造(甚至包括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北美木结构和轻钢结构在整个建筑市场占有优势
石慧,博士,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系,讲师。201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主要从事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及能源化研究。目前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在 Adv. Energy Mater.,Chem. Eng. J.,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dv. Electron. Mater.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14篇,合作发表 SCI 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参编Elsevier 出版社英文学术专著 1 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及其他省部级课题
王中林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纳米能源领域著名刊物 Nano Energy(最新IF:19.08)的创刊主编和现任主编。 2022年Nano Research Award,2019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2018年埃尼奖(ENI award – The “Nobel prize”for Energy)、2015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14年美国物理学会James C. McGroddy新材料奖、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2011年美国材料学会奖章(MRS Medal)等国际大奖得主。 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发展了基于纳米能源的高熵能源与新时代能源体系;开创了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系统及蓝色能源宏大领域,与基于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第三代半导体的崭新领域;建立了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与摩擦电子学学科;发现了六个新物理效应:压电电子学效应、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压电光子学效应、摩擦伏特效应、热释光电子效应和交流光伏效应
报告摘要: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人们将有机材料制成水溶液作为电解液。之后,随着能量密度的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迫切需要开发更安全的储能体系。吴宇平教授的报告将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了电化学储能体系的优缺点,以及电解质隔膜和水系电池的研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