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庞珂)近日,河南修订发布《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标准》规定,高级教师的评审条件之一是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讲座;教师每学年至少讲授过1次班级以上家校共育公开课;校长(副校长)推进开办家长学校,本人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家校共育活动。正高级教师的评审条件之一是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教师每学年至少讲授家长学校公开课1次;校长(副校长)办好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参加2次家校共育活动等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形成高端酒店服务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探索出具有南湖特色的产业学院建设之路,2月23日,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商旅系部举行开学大会暨东湖酒店产业学院首届学生大会。东湖酒店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张洁静、蒋晨刚,南湖职院副院长周一峰、产教融合促进中心主任沈红雷、教务处副主任(主持工作)龚丹共同出席。 新学期开始后,依托东湖酒店产业学院,产业导师将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帮助学生认知企业,并带领学生共同开展科创项目、志愿活动、技能竞赛等丰富的内容
11月4日上午,江苏省大学生就业百校联动活动暨我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在校体育馆隆重举行。来自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10多个省市400余家用人单位齐聚我校选聘毕业生,涉及国有、私营、合资、港澳台独资、美资,股份制等企业,提供岗位16000余个,招聘专业覆盖我校材料应用、安全环保、化工应用、商贸管理、机械制造、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物联网等16个专业群40余个专业,我校3000余名毕业生参加双选。院长张登宏、副院长鲍桂楠现场指导,就业处、各二级学院负责就业同志以及班主任全程跟踪,一、二年级学生1000余人到达现场观摩
"三优三实"建强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要严密党在城市基层组织的组织体系,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城市街道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城市基层党建就像一座综合体大楼,要夯实"地基",砌牢"墙砖",充实"配套",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全面覆盖" 的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 优化组织架构,夯实"地基"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冬是孕育的季节,孕育了春的希望,更是积蓄力量的好时节。12月13日,为促进家校紧密联系,结合我校党总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为民服务解难题”,我校开展“家校携手共进,共育美好未来”为主题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走进校园、深入课堂,亲身体会乐趣课堂的魅力,直观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8月起,西城区教委专门为该区中小学生家长举办的云课堂将正式上线。宣师一附小、北京第八中学和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的名师将率先开讲,为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的家长支招应对“新生”。 西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建立区级中小学生家长学校网上课堂,是希望在家校共育工作的政策引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效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年龄段与学段有机贯通、学校与学区成整体,在课程体系、网络体系、育人体系等方面得到新发展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时值盛夏,为了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达到家校携手共育的目的,同时强调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为顺利开展下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奠基,三升体育app登录2023届高三年级于8月5日开展了一 次别开生面的学生家长线上联席会。 本次家长 会,由新高三年级部统一 部署,各班班主任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
为增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理解、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及教师新学期的工作安排和工作重点,也让学生家长更了解学校及学校的发展,我校于2013年9月21日下午分班召开了家长会。 各班教师介绍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就本学期家校共育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向家长们作了具体介绍,家长和教师交流了孩子们入校一月以来的不同变化和成长,以及老师在近期发现的问题和补救措施与家长共同探讨,各班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氛围。此次家长会,进一步推进了家校合作,促进了家校共育,对学校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身为中原地区“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先行者,我们责无旁贷。当大多数教育行业还在沉睡的时候,我们选择苏醒和奔跑,数年来,我们已为数千家幼儿园、小学、中学团体,以及百万名学生、家长、老师、教育工作者,提供优质性、引领性、综合性、人文性的教育产品与服务。先行之风,我们一直勇扛大旗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开设于2006年,为物业管理、社区管理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物业管理、社区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本专业对接产业需求,确立了怎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本专业结合浙江经济和城市化社会化快速发展对现代物业服务业和社区专业人才需求,对接服务产业,依托物业服务行业和社会公共事务组织,与物业服务类企业和社区居委会合作,培养面向物业服务和基层社区领域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物业服务、社区管理工作,具有良好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较好,每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能在1-2年内实现从物业管理员到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的岗位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