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不同酬
很多人都知道,劳务派遣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劳务行业,不仅时时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也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也推出很多关于劳动派遣用工的政策吗,一方面起约束作用,另一方面也推动劳务派遣行业的发展。 但是,因为现今关于劳务用工的制度仍不完善,劳务行业当中也存在同工不同酬等方面的漏洞,令现在很多劳务派遣工甚至外界对于劳务行业仍有不少怨言,甚至有排斥者。这样发展下去,派遣行业会消失吗? 那么,用工方式,会在市场上消失吗?有业内人士以为不会,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待: (1)其实劳务用工有很多好处是被忽略掉的
劳务派遣工一直以来在福利待遇各方面都比正式工要差很多,也有不少不平等的对待,自从一则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的消息发布后,引起各界劳务工哗然争议。劳务工派遣工和正式员工同工同酬这是个好消息,那么实行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有什么好处呢? 劳动合同法必须规定同工同酬,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本法规定被派遣劳务工享有与用工单位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案情:在肯德基工作了11年的徐某,因工作中的疏忽被肯德基辞退。徐某起诉要求肯德基支付自己的当月工资和2万元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法院经审理认为,徐某与时代桥公司签订有劳动合同,确立了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后徐某作为时代桥公司的职员被派遣到肯德基工作,但在他和肯德基之间并没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日前,被称为中国第一“劳动力派遣用工案”的被辞员工诉肯德基案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此案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劳务派遣”这一特殊劳务形式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热烈讨论。这里,笔者试着对劳务派遣相关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能有所借鉴。 案情:在肯德基工作了11年的老员工徐某,因为工作中的疏忽被肯德基辞退
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模式发展到今天,其用工模式实际上已经非常成熟了,且演变出来的类型也是有很多,根据派遣的目的跟派遣的时间需求等可以规划为两大类,下面今元人才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根据劳务派遣的时间可以分为: 短期派遣,目前IT的高端服务型行业中较多采用这种用工方式,通常用工单位仅采购派遣公司的一项或者多项时常既定的服务,如服务器、存储运维服务,由派遣公司派遣相关工程师派驻用工单位现场进行运维服务。除此而外,因工作时间长短不同还有晚间派遣、钟点派遣、双休日派遣等
国内景气不佳,民众的“薪情”如何?根据主计总处近日公布2015年“人力运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虽然受雇者平均每月经常性收入为新台币3万7413元,但全台月薪不到3万元者仍高达335万2000人,占37.93%。此外,今年全台42万失业人口中,约有20万7000人曾获得工作机会,但其中有一半的人未就业的原因是觉得“待遇太低”。 根据主计总处统计,国内全日时间受雇劳工的平均每月主要工作经常性收入为3万7413元,较2014年增加528元
为解决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权,社保福利待遇低,没有职业培训,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打击违反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三性”规定,滥用派遣制度等违法行为问题,《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协议的订立、履行、解除和终止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加以明确。 1、劳务派遣用工是中国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国内景气不佳,民众的“薪情”如何?根据主计总处近日公布2015年“人力运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虽然受雇者平均每月经常性收入为新台币3万7413元,但全台月薪不到3万元者仍高达335万2000人,占37.93%。此外,今年全台42万失业人口中,约有20万7000人曾获得工作机会,但其中有一半的人未就业的原因是觉得“待遇太低”。 根据主计总处统计,国内全日时间受雇劳工的平均每月主要工作经常性收入为3万7413元,较2014年增加528元
国内景气不佳,民众的“薪情”如何?根据主计总处近日公布2015年“人力运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虽然受雇者平均每月经常性收入为新台币3万7413元,但全台月薪不到3万元者仍高达335万2000人,占37.93%。此外,今年全台42万失业人口中,约有20万7000人曾获得工作机会,但其中有一半的人未就业的原因是觉得“待遇太低”。 根据主计总处统计,国内全日时间受雇劳工的平均每月主要工作经常性收入为3万7413元,较2014年增加528元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增加了实现东莞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规定。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日图在作草案说明时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多数企业对本单位的劳动合同制职工逐步做到了同工同酬但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劳动合同制职工实行不同的工资福利标准和分配办法有的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企业福利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合同制职工相比差距较大。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同工不同酬、不同保障待遇的问题比较突出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参加工会组织等权利得不到很好落实一些被派遣劳动者长期没有归属感心理落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