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
武俊杰,男,1984年出生,在读博士,本硕均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专业为能源与环保。高级工程师,陕西省土壤污染防治专家库专家,陕西省环评专家库专家,陕西省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青年学术骨干。 2011年进入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工作,现任选矿室副主任,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借调陕西省环保厅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学习工作
博士,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研究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曾在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PSU(波特兰州立大学)访问学习。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跨媒体网络大数据分析与研究中心主任
女,生于青岛,硕士学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室内建筑师,环境设计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协会员、山东省室内装饰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美术设计家协会会员、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济南城市红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1996.7——1999.7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任教,1999.9-至今在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工作。 校级教学名师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5号,邮编100048)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 由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20所中国著名高等院校共同办刊。刊登栏目有:综述、热力学与基础数据、传递现象与单元操作、反应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化工系统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化工、能源化工、简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EI、CA(化学文摘)、Scopus、中国知网(光盘版)、CSCD、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的收录刊源
天津时时乐职业学院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的公办高等职业学院,具有60年办学历史。学校秉承“至诚至公、精业乐业”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办校、创新兴校”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取得了多项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成果。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湖南省唯一获批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院校,2016年学校入围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密结合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努力提升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现有 “十三五”省一流学科6个,3个硕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物流装备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3个省级首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创新团队、农产品现代物流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种养废弃物循环利用与污染防控技术创新团队)。 先后承担了国家基金“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省重大科技专项等一系列科研项目,近5年主持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7项,已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论文800余篇
6月9日凌晨消息2015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2015)在旧金山召开。大会上,苹果发布了最新的OS X El Capitan。新版OS X将于今年秋季正式推出
吴春颖,女,1976年出生,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道路专业副总工程师,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河海大学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绿色低碳公路技术、钢桥面铺装技术、沥青路面材料、沥青路面养护、海绵城市道路及足尺沥青路面加速加载试验等,有着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废旧轮胎资源化生产高性能橡胶沥青和工程化应用成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节能减排养护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近20项;正从事江苏省交通科技十三五重大专项“高速公路路面结构长期保存技术及智能养护”等项目的研究,累计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中国公路学会特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20项;发表论文1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3篇;作为第一著作者编写并出版了专著《贵州公路沥青路面新材料与新技术》;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9项);完成了2部江苏省地方标准的编制,参与了住建部标准《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的编制
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任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河南省水土环境污染协同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淮河流域遥感大数据与智能分析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兼任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委员
2006年起至今任教上海电力大学,从事电力设备关键部件安全运行等方向研究。担任上海市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委员。2011年华东理工大学在职博士后出站,2012年6月起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作为访问学者从事科研工作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