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
直播预告!5月24日,自然博物馆——带你开启生物多样性探索之旅! 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世界生物多样性日期间,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将开展生物多样性大放送系列活动!系列活动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指导,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等8家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共同发起。 即日起至5月28日,活动将通过央视频、科普中国等多家主流新媒体开展直播,连续推出城市公园、自然博物馆和热带雨林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故事,共同迎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召开。 5月24日(周二)上午10:00 还在等什么,大家快来围观吧~~~ (注:扫描上方的二维码均可收看直播;下载央视频APP,在央视频客户端参与互动还有精美礼品哟
聚焦COP15-2 | 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栖息地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上海灵感” 栖息地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呢?“我们正在逐步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和监测体系。”基地负责人介绍道,“为了保证獐栖息地的良好运转,栖息地对獐的种群和栖息地开展了基础监测,以掌握獐和栖息地的现状,更好地进行极小种群的维护和扩繁。同时开展獐及兽类、两栖动物、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的调查和监测,以掌握栖息地其他生物的生存动态
中德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对话论坛:自然资源管理与投融资” 将于2019年11月6日(周三)在中国北京举行。距离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 一年之际,此次论坛将汇聚200余位来自中德政府、企业界、学术界和金融行业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议题,及其协同作用。 中德对话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Mo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 和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联合主办,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负责承办
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万物同舟:生物多样性大众知识速读》(英文版)科普图书,作为cop15第二阶段中国角“云南生物多样性成就展”展品,于加拿大当地时间12月7日—19日在蒙特利尔会议现场展出。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维薇、杨春燕历时3年同80多名国内外学者共同编著,特别邀请彼岸艺术机构设计,运用濒危动物肖像摄影作品,提升了书籍的艺术性和可看性。作为“生态中国”系列丛书中生物多样性科普知识的一本英文版著作,立足云南,向全球推广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
当地时间12月7日至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圆满完成,“云南”依然是各界关注的热点,《什么是云南》科普画册也将正式发布,画册携手云南的山川河湖,为热爱之人悉数呈现。 《什么是云南》科普画册分为“引言”“空间折叠”“时间折叠”“云南人”四个板块,把云南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气候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归置于强大的逻辑之下,为读者展现一个系统全面的“云南印象”。画册收录了102 位摄影师177幅摄影作品,直观呈现了云南大地的万千姿态,是解读云南最好的说明书
几天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该书对当前的自然状况进行了最权威的评估。该报告发布了关于“2010-2020年全球20个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完成和进展的最终报告,并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做法。《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5》强调了采取行动减缓和遏制进一步损失的紧迫性,并强调了一些有效措施来帮助世界实现共识:到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
聚焦COP15-2 | 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栖息地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上海灵感” 栖息地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呢?“我们正在逐步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和监测体系。”基地负责人介绍道,“为了保证獐栖息地的良好运转,栖息地对獐的种群和栖息地开展了基础监测,以掌握獐和栖息地的现状,更好地进行极小种群的维护和扩繁。同时开展獐及兽类、两栖动物、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的调查和监测,以掌握栖息地其他生物的生存动态
聚焦COP15-2 | 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栖息地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上海灵感” 栖息地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呢?“我们正在逐步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和监测体系。”基地负责人介绍道,“为了保证獐栖息地的良好运转,栖息地对獐的种群和栖息地开展了基础监测,以掌握獐和栖息地的现状,更好地进行极小种群的维护和扩繁。同时开展獐及兽类、两栖动物、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的调查和监测,以掌握栖息地其他生物的生存动态
聚焦COP15-2 | 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栖息地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上海灵感” 栖息地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呢?“我们正在逐步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和监测体系。”基地负责人介绍道,“为了保证獐栖息地的良好运转,栖息地对獐的种群和栖息地开展了基础监测,以掌握獐和栖息地的现状,更好地进行极小种群的维护和扩繁。同时开展獐及兽类、两栖动物、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的调查和监测,以掌握栖息地其他生物的生存动态
聚焦COP15-2 | 叶榭獐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栖息地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上海灵感” 栖息地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呢?“我们正在逐步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和监测体系。”基地负责人介绍道,“为了保证獐栖息地的良好运转,栖息地对獐的种群和栖息地开展了基础监测,以掌握獐和栖息地的现状,更好地进行极小种群的维护和扩繁。同时开展獐及兽类、两栖动物、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的调查和监测,以掌握栖息地其他生物的生存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