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5日在第二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环保合作部长级会议上致辞指出,中方愿与中东欧各国凝聚共识、携手同行,继续深入发掘合作机制潜能,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深化绿色领域务实合作,共创中国—中东欧国家绿色发展美好未来。 25日,第二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环保合作部长级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希腊、匈牙利、黑山、北马其顿、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国家环境主管部门代表出席会议
几天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该书对当前的自然状况进行了最权威的评估。该报告发布了关于“2010-2020年全球20个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完成和进展的最终报告 ,并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做法。《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5》强调了采取行动减缓和遏制进一步损失的紧迫性 ,并强调了一些有效措施来帮助世界实现共识:到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
新华社巴西利亚12月5日电 “COP15被寄予厚望——达成雄心勃勃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巴西将全力支持谈判取得成功。”即将率团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巴西首席谈判代表莱昂纳多·德阿泰德表示,将与COP15主席国中国携手,为这一全球框架的达成和实施共同努力。 德阿泰德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巴西和中国拥有稳固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可以共同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达成及实施作出贡献
来源:承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1-10-08 10:12浏览次数: (转自自然资源部网站)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保护海洋的努力令人鼓舞,坚信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方面将得到中国的大力帮助。 汤姆森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厦门着手开展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并且科学管理海岸带。他对该做法“印象非常深刻”
近日,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2年云南省地方标准重点项目制订计划,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等17家单位,牵头起草制定的31项林长制地方标准项目获云南省重点标准项目专项立项。 这是继去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发布了20项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系列标准后,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再次积极会同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我省生态资源保护、特色乡土树种种苗培育、重点生态区域生态修复、森林草原资源灾害防控、碳达峰碳中和、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和极小种群拯救和人工繁育等九大标准领域为核心,以突出重点、创新引领为原则,建立以标准体系为方法的工作思路,针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林草固碳增汇、种苗繁育、草原灾害防控等瓶颈问题,共同开展林长制地方标准领域的制定,致力于支撑和引领我省全域绿化美化和林长制实施工作。 2022年以来,云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省委、省政府标准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工作部署,科学谋划云南省林草标准化工作规划,在着力构建新型林草领域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管理和质量把关、加强林草标准的推广实施等方面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林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的应用转换,促进林草产业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日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针对自然的现状提供了最权威评估。 发布时间:3天前 阅读量:10043 评论量:0 收藏量:0 日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针对自然的现状提供了最权威评估。这份报告就“2010—2020年的20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完成情况和所取得进展发布最终报告单,并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做法
今年2月5日,国家正式公布了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这是32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首次系统性更新。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在我国召开之际,公布实施新版《名录》,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与1989年首次发布的《名录》相比,新《名录》明显扩大了保护范围,共有517种(类)野生动物被新列为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对象,体现了应保尽保的原则
“2021 自然与艺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艺术大赛”是为助力即将于10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而举办的艺术赛事。大赛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鼓励人们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真情和行动。 部分获奖作品欣赏 国内少儿组特等奖:《家园》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将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在昆明举行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经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近两周的谈判磋商,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各缔约方在“框架”目标、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等关键议题上达成了一致。 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历经4年,我们终于来到了旅程的终点
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努力推行“社区儿童参与”特色的自然教育实践,遍及全国70多个城镇社区,探索社区自然教育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在中国为世界培养可持续发展公民! 2016年,常青藤社区自然教育实践荣获“环球能源奖中国国家奖”, 2019年,常青藤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提案“自然保护中的青少年角色“获得全票通过, 2021年,北京城市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入选COP15“生物多样性全球100+案例”。 评委评语:机构将自然教育和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实践之中,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国内实践与国际经验的交流互鉴。